植酸酶的分类及性质

植酸酶的分类及性质,第1张

植酸酶是一类特殊的磷酸单酯酶,能够将植酸和植酸盐中的磷酸基团逐一水解,最终释放肌醇和无机磷。植酸酶是一个广义概念,所有能够水解植酸产生无机磷的酶都可以称为植酸酶(Lei et al.,2007)。由于对植酸酶的分类标准还不统一,目前国内外对植酸酶的分类比较混乱。主要有四种分类方法(丁强等,2010;李晓龙等,2010):

(1)基于植酸酶的来源,可将植酸酶分为细菌植酸酶、真菌植酸酶和植物植酸酶。

(2)基于植酸酶的最适pH,可分为酸性植酸酶和碱性植酸酶。

(3)基于植酸酶水解底物植酸的立体专一性,可分为3-植酸酶(myo-inositol hexak isphosphate 3-phosphorylase,EC3.1.3.8)、6-植酸酶(myo-inosito l hexakisphosphate 6-phos-phorylase,EC3.1.3.26)和5-植酸酶(myo-inositolhexak isphosphate 5-phosphorylase,EC 3.1.3.72),这种分类方法是从底物出发,由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IUPAC-IUBMB)确定的。但是利用该方法来确定植酸酶的分类比较复杂,因为对每一个植酸酶的分类都需要通过色谱法对产物进行分析。

(4)从植酸酶本身的序列和结构出发,基于三维结构和催化机制,将植酸酶分为组氨酸酸性磷酸酶(histidine acid phosphatase,HAP)、beta-折叠桶磷酸酶(β-propellar phytase,βPP)、半胱氨酸磷酸酶(cysteine phosphatase,CP)和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等(Lei et al.,2003)。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简单,被绝大多数植酸酶研究者所采纳。

植酸酶的分子质量因来源不同差异很大,一般为30~250kDa,包括一个大分子和一个小肽片断。植酸酶是一种特殊的酸性磷酸酶,适合pH为4~6,只有Enterobacter sp.中产生的植酸酶的最适pH在7.0~7.5,而来自植物的植酸酶的最适pH一般为5.0~7.0。总体来说,来自细菌的植酸酶的最适pH接近中性,而来自真菌的植酸酶最适pH一般为2.5~6.0,这种差异是由不同来源的植酸酶在分子构造上的不同造成的。植酸酶对温度的适应性要求较高,一般适宜温度为46~57℃,当超过60℃时,植酸酶的活性会部分损失,当温度达到70℃时,则酶活性大部分丧失。而经制粒镶嵌成型的植酸酶,最高耐温达85℃。

植酸酶是一种无公害饲用酶制剂,它可以将存在于植物中的植酸水解为肌醇与磷酸。奶牛是食草动物,其植物饲料中约75%的磷是植酸磷,其吸收利用率很低,大部分从粪尿中排出。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将饲料中的有机磷分解为牛能够利用的无机磷,减少添加无机磷的费用,从而使原经粪便排泄的磷被消化吸收利用,使粪便中磷的排泄量减少30%~50%,避免土壤磷营养过剩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抑制磷对环境的污染。研究还表明,使用植酸酶还可能增加奶牛产奶量,解除饲料中植酸盐的抗营养因子作用,提高其他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率。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植酸酶,是酶的品种之一[1]。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依次分离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

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内,属天然营养品,植酸最显著的特征是与金属离子有极强络合作用和抗氧化性。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使之具有广泛用途。在发达国家,植酸多已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植酸酶作为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酶制剂,可以分解动物饲料中的天然有机磷。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除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

植酸酶一旦受潮易发生霉变且活力下降。

烈日爆晒、烘烤等均可导致酶活力降低或失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71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