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皇帝有几种自称﹖

中国的皇帝有几种自称﹖,第1张

正常情况下,皇帝一般自称为“朕”、“孤”、“寡人”。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扩展资料:

帝王的称谓,皇帝、谥号、庙号、年号之外,还有一些别称:

1.皇祖:皇帝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2.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3.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4.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5.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6.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7.大王:对国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8.人牧: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9.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又代称天子。《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10.朝廷:本来指皇帝接见臣下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皇帝的代称。

11.明上、明皇:对皇上的尊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虽然也是魏的君主(魏王),但汉献帝仍然在位,掌握朝廷大权的魏王曹操也只自称“孤”或“本王”,没有自称“朕”,因为他没有称帝;而毫无实权的汉献帝却可自称“朕”,因为汉献帝是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61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