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说是谁提出的?

素丝说是谁提出的?,第1张

素丝说是墨子提出来的。

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时都离不开谈人性墨子的贡献则在提出了“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影响下的改变和形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他看来,首先,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的,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其次,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色的颜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早就什么样的人。因此,不同的人性全是因为后天不同的环境与教育造成的,而非先天有善恶之分、智愚差别,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

作用

这一思想较之孔丘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方面显得进步了,因为它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墨翟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这一学说最早由墨子提出,它的本意是把人性比作素丝,也就是白色的丝线,被青色所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所染则变成黄色。

中心思想其实和三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说的都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先天的本性都是好的,都是纯洁无污染的,但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本性不够坚韧,救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扰所影响,如果遇到好的影响,好的人就会成长为大好青年,如果遭遇不良的势力,或者是行为不端的人的影响,常见的说法是,如果有一帮狐朋狗友,那么也不沦落为不务正业的人。

更深一步的说明了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的道理,先天的资质只是让你暂时领先,如果在后天的努力里不能继续坚持,不能明辨是非,那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但是得遇名师,受到良好的教育,良好环境的熏陶,就有可能创造一番事业,为父母争光,为同伴做表率,更甚者耀我国威,被世人敬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60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