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第1张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1、七夕节

七夕节的传说:那时候牛郎和侄女相恋,但是被王母知道了,两人被迫分隔两地,只有到了七夕这一天,喜鹊为他们搭桥,他们才能见一面。不过七夕节的由来是因为古代的乞巧习俗,所以七夕节也叫乞巧节。

2、寒食节

寒食节的起源是春秋时期,重耳为了躲避灾祸而一直逃亡,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在他身边。甚至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割股给重耳使用。后来重耳继位,想请介子推出山,但是他不愿意。

为了逼出介子推,重耳命令部下放火烧山,结果烧死了介子推。为了纪念他,重耳把这一天定位寒食节,并且命令大家只能吃冷食。后来这个节日也就从此流传下来。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4、中秋节

中秋节由来是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古代,农民为了庆祝农作物和各种瓜果的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节也就由此流传下来。在古代的时候中秋节还会玩花灯,但是现在很少有地方会在中秋节的时候玩花灯了。

5、腊八节

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烧香拜佛,祈求来年能平平安安。其实除了春节的时候,腊八节这天我们也会去拜佛,而且还会煮腊八粥喝,不得不说腊八粥非常的好喝,因为它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腊八节的起源是古时候为了祈求丰收和吉祥,所以那时候会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后来这个节日也就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是如下: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4、社日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5、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44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