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情绪智力?

什么叫情绪智力?,第1张

情绪智力的范畴

何为情绪智力?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无论是Salovey、Mayer还是Golman,他们都只论述了情绪智能的内容而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Golman认为情绪智能应包括五个方面: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管理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冲动控制能力;5.人际技巧。Salovey和Mayer把情绪智能看作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3.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4.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之分。Ⅰ级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Ⅳ级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国内学者对情绪智力的构成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目前要对情绪智力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各家都能认同的概念是不现实的,因为情绪智力的提出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的时间,还有许多前期的探讨和论证工作要做。从传统智力概念确定的艰难性可以断定情绪智力还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近百年来智力的概念一直困扰着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公开号召解决这一难题,请17位知名心理学家专门讨论这一难题,结果还是众说纷纭。1987年,美国《智力》杂志社又召集24位著名专家,对智力问题进行了第二次大讨论,仍未达成统一意见。

目前不只是情绪智力的概念说法不一,其外延的界定也存在巨大的分歧。不是过于狭窄就是过于宽泛,有的仅限于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绪内容,而有的又把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都当作情绪智能来对待。有的为了通俗化,将其变成了“生活智力”,如Golman将情绪智力扩展为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此种情况与情绪智能的本质特征还没有定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待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在情绪智力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之际,有必要弄清楚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情绪智力提出之前的智力)之间的关系,现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把情绪智力和传统智力看作是一种并列关系。从流行的个人成功的公式中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成功的心理基础=智力(IQ)×情绪能力(EQ)×行为能力(BQ)”。这个式子的完整性及说服力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从中就可以看出,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是并列的关系,具有同样的价值。最能获得成功的人,不是单纯的高智商的人,也不是仅仅情商高的人,而是两者之间取得相互平衡的人。过去很少注意到情绪智力的潜能和作用,我们习惯于把情绪看作理性的对立面,认为是非组织化的、杂乱无章的,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必须给予控制。情绪智力的提出对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偏见无疑起到了一种纠正作用。

另一种观点是把情绪智力看作是对传统智力的发展,是对智力内涵的新补充,心理学界普遍认同这种观点。从字面上也容易理解,“情绪智力”本身就有“智力”二字。传统智力注重认知能力,智力测验偏重于测量知识,没有考虑到智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背景,更没有考虑到它的社会内容,并没有真正体现人类智力的本质。情绪智力的提出拓展和延伸了智力的社会内涵,使智力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对个人的成就更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从其产生的理论渊源也可以说明情绪智力是对传统智力内涵的新建构。目前比较新的智力理论当属美国的加登纳(H·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没有什么单一的智力,智力至少可分为七类: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认知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省智力。前三种是人们所熟悉的智力构成要素,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实际上,戈尔曼(Golman)把加登纳(H·Gardner)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内容转化成了情绪智力的核心。情绪智力同时也接受了斯腾伯格(R·J·Stermberg)的社会智力概念。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分别从主体生存的外部世界、主体对信息进行心理表征和操作的内部世界、连接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经验世界去刻画和描述智力的特征。这就构成了三元理论的三个主要成分: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戈尔曼主要接受了斯腾伯格情境亚理论的思想。这种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对主体生存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造行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智力和行为内涵的理解不同,智力行为的测量必须带有更多的现实生活的特点。戈尔曼强调识别他人的情绪,调控、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样看到了社会文化对智力的制约作用。由此可见,把情绪智力从属于智力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情绪智力只是对传统智力内涵的一种扩展。

情绪智力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自我意识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人有自知之明”,就是指自我意识。

(2)自我激励

每个人都想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没有热情、干劲、动力及昂扬的斗志是不可能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干劲呢?只有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产生了“整体效应”,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

(3)情绪控制

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波动,得意时忘乎所以,悲伤时垂头丧气,而要求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同时还要求揣摩别人的情绪;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不受愤怒、抑郁的影响。

(4)人际交往

人的一生有所发展、成功是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的悲伤、烦恼、失败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

(5)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学业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多数是经历了重重挫折,跌倒了爬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消沉,也可能激发其潜力从头开始,最后取得成功、胜利。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能。 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对商业企业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它的理念是,经理人了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围同事情感的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有更好的商业表现,如同其他许多重要管理学思想的重大突破一样,情绪智力的概念最初也是来源于商业领域之内。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2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