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有哪些生活习性

鱼类有哪些生活习性,第1张

鱼的种类不同,其生理特性、生活习性、所需的食物和觅食规律、产卵时间、活动的环境、水层均不相同。

一、 不同的栖息水层

各种鱼类,由于它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同,经常栖息和活动于不同水层。例如鲢鱼、鳙鱼主要捕食浮游生物,所以经常栖息活动于浮游生物较多的水体上层;草鱼和团头鲂爱吃水草的根、茎、叶,经常栖息活动于水的中下层;鲤鱼、鲫鱼则主要取食底栖生物,通常栖息活动于水的底层;鲇鱼和黄颡鱼,不仅喜食底栖动物,而且怕光,白天钻进洞内,只有在阴天和夜间大量出游,在水底层觅食。

二、 逐暖习性

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喜到此处来游弋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5646235下降快、降幅大,鱼便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

三、 洄游习性

鱼类在水体中作具有一定时间、范围、方向、距离的迁移称作洄游。洄游规律和水温、饵料、产卵都有直接的关系,养殖学上把它称为“适温洄游”、“索饵洄游”、“产卵洄游”。

鱼类的洄游方向和距离各有差异,有的从深海到浅海,有的从浅海到深海,有的从南向北,有的则从北向南。溯河洄游成鱼生活于海洋中,等到性成熟时便上溯到河川进行繁殖。如鲑、鳟、鲥、鲟等鱼类。

四、 逐波习性

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并且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人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

五、 集群习性

除鲶鱼、黑鱼之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

六、 趋氧、趋静习性

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鱼会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

七、 趋光习性

光对鱼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有明显影响。同种的鱼类在不同海区对光具有不同的反应,这是环境的差异所致。

习性(xí xìng):

基本解释为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者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如《北史·儒林传序》:"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另有修养性情的意思,如《北史·常爽传》:"由是言之,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在佛学中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1. 长期在某种环境中逐渐养成的特性

《北史·儒林传序》:"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 唐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

2. 修养性情

《北史·常爽传》:"由是言之,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1]

3、佛学名词

【习性】 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中长期养成的特性:夫帝王子孙,~骄逸。

4、幸福学名词

中国幸福学认为,动物(包括人)有求生的本性和懒惰的本性,其中懒惰本性中的懒性是指动物有能少走一步路就不会多走一步路本性,惰性是指动物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都会按照原来的习惯行为而继续下去。

习性就是动物的懒惰本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

2、大多数的淡水鱼都是喜欢温暖,惧怕寒冷。它们的活跃温度是18℃-28℃,在这个温度内鱼的摄食欲望高,所以垂钓的效果也好。

3、一般来说鱼类最常见的食物主要是小鱼小虾、水面的浮游生物、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叶、昆虫等。所以一般这些食物多的地方,会成为鱼天然的聚集所。

4、一般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一切开始变得寂静起来,鱼也开始从深水区露头,来到浅水区域觅食。

5、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之间,这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这时是钓鱼的最好时间段。

1、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2、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

3、鱼是大部分是冷血动物,极少数为温血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

4、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

扩展资料

鱼肉的功效与作用

1、吃鱼抗忧郁: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

2、吃鱼防哮喘: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

3、吃鱼少痴呆: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

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4、吃鱼防中风: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各种鱼类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15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