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医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排行

古代神医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排行,第1张

中国古代神医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朱震亨。

1、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2、华佗

华佗,字元化,今安徽省毫县人。华佗在医药学术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为最负盛名。《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继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3、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张仲景从东晋咸和年间起,被称为医圣。

他所创造的六经分证、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3、孙思邈

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他自幼多病,家境也很困难,但却非常好学,二十岁以前就读了许多有关诸子百家学说和古代名医的著作。

所以不仅博通经书,而且精于医道。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收集了医方达5300个,《千金翼方》中所收载的方子也有2000多个,其中不仅限于经文古方,还有俗说单方。

5、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金华人,人称丹溪翁,又称为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早年学习理学,后改为习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

罗氏将刘河间、张从正、李杲诸家之学尽传之,朱震亨接受金元诸家之说,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所得,加以发挥,提出人身之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一、岐伯

黄帝时期的神医,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被誉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据传他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流传至今的医书《素问》基本上就是以黄帝询问、岐伯作答的形式,来阐述医学理论,可见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

中国医学通常被称为“岐黄”,或者“岐黄之术”,就是以岐伯和黄帝的名字来命名的,由此可见岐伯在中国医学上的地位。

二、扁鹊

原名秦越人,是春秋时期的名医。由于他医术如神,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三、华佗

东汉末年的神医,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创编了一套健身操——“五禽戏”。

后人把华佗看做神医的代名词,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来称誉医术杰出的医师。

四、张仲景

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的神医,“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被誉为“中医的灵魂所在”。

五、董奉

又名董平,字君异,东汉末年的名医,“建安三神医”之一。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六、孙思邈

唐代名医,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

孙思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七、李时珍

明代名医,出生于名医世家。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四十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本草纲目》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赞誉《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八、钱乙

北宋名医,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儿科医家,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

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九、皇甫谧

三国西晋时期名医,汉末名将皇甫嵩的曾孙,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十、叶天士

名桂,字天士,清代名医。

叶天士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天士幼时便随父亲学医,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叶天士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

1、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

2、叶桂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

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3、孙思邈

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4、李时珍

字东璧,又名李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5、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15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