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名词解释是什么?

公地悲剧名词解释是什么?,第1张

公地悲剧一般指哈定悲剧,指的是过度开发公共资源——市场失灵,公共资源: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部分公共物品,著名的公共资源悲剧问题,即哈定悲剧。该问题是经济学中的经典问题,也是博弈论教科书中必定要讨论的问题。

公地悲剧事例: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但是因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可能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

对公共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

一、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

二、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中也许可以避免这种悲剧。当悲剧未发生时,如果建立起来一套价值观或者一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这种权力机构可以通过牧牛成本控制数量或采取其他办法控制数量。

公地悲剧的意思是:人们过度使用公共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个人都有权使用,但没有权利阻止他人使用它。每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导致资源匮乏。

过度捕捞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它被称为悲剧的原因是因为每一方都知道资源会因过度使用而耗尽,但每个人都觉得无力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扩展资料:

公地悲剧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关。在15和16世纪的英国,草原,森林,沼泽等属于公共土地。虽然耕地有其主人,但在庄稼收获后,围栏被拆除并作为公共牧场开放。

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羊业发展迅速,因此大量的羊进入公共牧场。不久,土地开始堕落,出现了“公地悲剧”。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并开始使用围栏围绕公共土地。为了他们自己,这是我们在历史书中学到的臭名昭着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和牧民失去土地以维持生计。历史称它是一个血腥的“羊吃人”事件。但是书中没有提到:“圈地运动”的阵痛过后,英国人惊奇的发现,草场变好了,英国人作为整体的收益提高了。

由于土地产权的确立,土地从公共变为私人领土,所有者更有效地管理土地。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将尽力保持牧场的质量。土地合并后的生产单位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大规模的生产线,劳动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正是从“圈地运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不落下的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地悲剧

公共资源悲剧最初由哈定提出。哈定(Garrit Hadin)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将之译成《公共地悲剧》,但哈定那里的the commons不仅仅指公共的土地,而且指公共的水域、空间等等.

武汉大学的朱志方教授将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译成《大锅饭悲剧》,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切合哈定所表达的意思。将the commons译成“公共资源”似乎更确切些。哈定描述的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我们可称为哈定悲剧。

扩展资料:

对公共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中也许可以避免这种悲剧。当悲剧未发生时,如果建立起来一套价值观或者一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这种权力机构可以通过牧牛成本控制数量或采取其他办法控制数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地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03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