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是什么意思

阳谋是什么意思,第1张

阳谋,是针对阴谋而言的。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达到总体更好的结果或实现更高的希望。

阳谋和阴谋比起来似乎像是一个褒义词,但其实并不是,就好比是按照商场里的变价购买衣服,这些肯定不会是进价,但是我们依然会买,这就是所谓的阳谋。

阳谋的例子。

第一个是推恩令,汉朝的王侯在这个制度实施之前都是只要把自己现在的封地让嫡长子来继承就行了。刘彻为了加强自己中央的位置,他开始减弱周边地方的一些势力,但是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地行动,肯定会引来周边地区的不满,所以他想到了推恩令。

在这个制度实行之后,那些土地都会被诸侯分子下面的儿子,如果有王侯敢不分,那一定会被朝廷给盯上,如果分出自己的土地,那自己手里的势力就减弱了,最后这样下来就只有一个朝廷是最大的。

第二个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对于这种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就是要他们放弃别的权利来保护自己最想要保护的。

阳谋,是相对于阴谋而言的。通过一定的策略,计谋进而有计划的达到有利于己方结果的谋划。

阳谋和阴谋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定目的。相对于阴谋(一般为贬义)的暗中策划、欺___________诈、蒙骗等手段,表面意图和真实意图的不统一,阳谋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

阳谋一般通过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措施,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随势而动,随势而发。大势所趋之时,很难逆转,对方只能硬着头皮去较量。

谓阳谋, 乃无解之谋,谋中之王,相对于阴谋,阳谋光明正大,布下局让你跳,你虽然知道这是陷阱,但又不得不跳,用的最多的阳谋就是“生意”你明明知道他卖的东西比进价要贵,但你还是会去买,而且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上也有三大著名阳谋。

二桃杀三士

这个典故是出自《晏子春秋》,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艺高强,更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三个更是结为异姓兄弟,不过三人仗着手中握有兵权,目中无人,齐景公觉得三人必成大患,晏子就想出了一个“二桃杀三士”之计。

齐景公召来三人,赏赐他们两个大桃子,但桃子只有两个,齐景公就让三位将军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配,公孙接是一个急性子,开口就说,他曾经跟猛虎扑杀,毫发无损,他的勇猛理当得到一个桃子,就拿了一个。

田开疆不甘示弱,接着说他两次领兵作战,击溃了敌军,当得勇士,他又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因为客气一下,两个桃子都没了,他十分气愤就说,他曾经为了保护国君渡河跟一只鳖怪搏斗,论勇猛,论战功他都是第一人,但是他们两人却抢了桃子,他拔剑骂两人无耻。

古冶子难以接受,自刎而死,看着古冶子的尸体,两人十分愧疚,觉得是自己的贪婪逼死了自己的兄弟,于是两人纷纷拔出宝剑自杀,就这样,齐景公靠着两颗桃子,杀了三人。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讨伐赵国,庞涓一路攻打到了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王就请齐国救命,齐国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田忌本想里应外合攻击魏军,但孙膑让田忌攻打魏国大梁。

魏国精锐全部都在赵国,内部空虚,大梁抵挡不住齐军,庞涓接到齐国进攻的消息,也是选择撤兵,他不能不撤,他也赌不起。

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就大肆封赏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刘邦去世之后,都已经成了气候,大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汉景帝虽然采用削藩,但引起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即位之后,打算继续削藩,但又怕诸侯王再起祸端。

主父偃就上书汉武帝,建议推行“推恩令”也就是规定诸侯王可以将土地分给子孙为列侯,看上去是施恩惠,实则是无形当中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同时还可以避免诸侯王起兵霍乱,若是诸侯王不封赏,说不定封地还会爆发内斗,这则阳谋,千百年无人能破,因为人都是自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79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