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为什么叫河南人为河南蛋

陕西为什么叫河南人为河南蛋,第1张

陕西叫河南人为河南蛋,是由“河南担”而来,其形容的是河南人因自然灾害逃到陕西的安家方式。

这一称呼最开始并无任何贬义,后来陕西人发现河南担奸猾、像河里磨光的鹅卵石、像鸡蛋,无形中河南担变成了“河南蛋”。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

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

河南大别山金刚台生态景区

我是个“老陕”,一个身处河南的陕西人,在河南30多年了。

作为一个信阳女婿,又在安阳生活了那么多年,对河南的了解仍然不是那么深刻。我想谈谈我对河南人的印象,感谢河南,接纳和包容我。

我不是河南人,但因为是河南人而骄傲。

李耘| 撰文

XIAXIA| 版式

陕西的河南人:通融、适应性强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泛起了犹豫:娶了个河南媳妇,生了个河南娃,人生的大半辈子在河南度过,带了一身河南气味,一口一个“中”字……应该已经算一个河南人了的我,再写这样的话题是否显得生分和多余。

但客观讲,我还是一个“老陕”,一个陕西的关中人,因为我出生在陕西、又在陕西长大,像芝麻种子只能结出芝麻而结不出西瓜,乌鸡的黑是黑在骨头里的。

我爱作文,又在河南生活了近四十年,最应该写的就是河南了,但理性又让我顾虑:外乡人说他乡会给人“说三道四”的印象,不人物也不地道;还有,就是我还继续身在河南,写不好会不会挨身边人的“黑砖”。

然而,我不写又觉得过意不去,毕竟《豫记》在近期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在不遗余力地在宣传河南形象,编辑老师也数次让我这个“老陕”谈谈对河南的印象,作为报答河南对我的接纳包容之恩,斗起胆写写我眼中的河南和河南人。如有不敬,请多海涵。

说起河南,一言难尽。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他们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

在我的老家陕西随处可见河南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古都西安,河南人可以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关中平原的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几户河南人。

记忆中,我们村就有几户河南人,“河南担”是关中人对河南人的统称,主要是指河南人都是过去逃荒要饭,沿着陇海铁路过来的,一条扁担担起了全部家当,不存在贬义的成分。

我记得村里的几户河南人普遍比较能吃苦耐劳,待人热情大方,生产队的脏活累活,他们从来都一马当先抢着干,从不挑三拣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适应性、通融性比较强。

人称陕西人是“陕西冷娃”, “生、冷、蹭、倔”涵盖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一根筋、认死理、通融性差。和谁好,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和谁不对、记死仇,能一辈子不着嘴。

所以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容易形成一些不好调和的“死疙瘩”,村里或邻里之间每遇不好调和的矛盾,首先想到的是让村里的河南客在中间调节,他们能屈能伸、能伏低伏小,能在中间左右周旋说和、通融矛盾,起到润滑和调和作用。

手巧的河南人

到哪都能干出不一样的精彩

河南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胆大心细、脑子灵活,生活能力比较强。

我们村的几户河南人日子过得都不错。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夕,农村人不许搞副业,搞副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割掉。

村里有个叫“黑娃”的河南人,就经常偷偷摸摸、走街串巷地卖汽水。那个时候,汽水也是新鲜玩意儿,不多见,一般人也没喝过,但是黑娃卖的汽水都是自己做的。

几个瓶瓶罐罐,他一捣腾就是一瓶瓶打开瓶盖就冒白汽的汽水,喝了还怪爽怪解渴,令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

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是在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村民的生活困难,缺衣少吃,村里就有人拿小麦到河南洛阳一带换干红苕片,以精换粗解决粮食问题。

那时我父亲戴着“右派”帽子,不能乱说乱动。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母亲就和村上一个我叫“振娃婆”的河南的妇女,坐着拉货的火车到洛阳拿小麦去换干红苕片,跑了十来天,把人没操心死,回来我们问母亲:

“害怕不害怕?”

“咋不害怕,去的时候还倒罢了,光想着只要能换成就行,回来时把人就折腾死了,一口袋麦换了四麻袋红苕片,好不容易求人帮着弄到洛阳车站,看着个往西的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麻袋就往上撩,坐到车上就担心车到西安停不停,那车也是走走停停慢的像老黄牛,黑了睡不着,看着满天的星星想我娃,也不知道走了几天几夜,到了西安站,车一慢就把麻袋往下撂。一路上多亏了有你振娃婆,人家自小在外头跑,胆大、有主意,不然妈怕都回不来了,将来你们一定要记着你振娃婆的好处。”

没有完美的河南人

到了八十年代,我在西安的一所大学上学时,班上有两个河南南阳的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其他同学怎么赶也赶不上,一了解,原来他们基础很好,高考分数都在四百多分,我考了三百多分,还感觉了不起,其实和人家没法比。听他们说在河南考学非常困难,竞争异常激烈,像我的三百多分在河南最多上个大专。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河南工作,真正地和河南人共起了事,真切地感受到河南人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和敢想敢干。

同时由于 社会 的开放,人们思想的活跃, 社会 上出现一些不正之风,河南的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当时 社会 上流传的段子“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等等。

我也属于受害者,每次回老家,老家人都用异样的眼睛看我,和我打交道谨小慎微,我给他们说哪里都有好人有坏人,上帝把好人坏人是平均分配的,河南人多,坏人可能就多,但好人也多你们就看不见吗!

当然人无完人,河南人也有不少毛病和缺点,比如河南人生活上不甚讲究,吃饭爱凑合,吃上顿不管下顿;卫生习惯也差些,屋里不注意收拾,也不爱添置家具。

还有就是有时原则性较差,爱占小便宜,目光不够长远。“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这些问题,我想可能和过去生活艰苦、没有保障有关。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河南人的这些缺点也有了大的改进,河南的整体形象也越来越好。

过去去外地,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好说是“陕西人”或者“西北人”,就是吱吱唔唔不愿说是河南人,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是河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60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