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利益包括哪些

民族利益包括哪些,第1张

民族利益民族关系的核心,各民族关注的中心,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利益问题,不仅关系着民族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各民族能否团结、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对待民族利益问题,辩证地处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利益问题。

民族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既存在矛盾,又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融合、统一。马克思认为在民族社会或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利益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因此,分析一个民族国家时,首先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确认这个民族国家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因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民族的统治实质上是阶级的统治,民族是统治阶级的民族,民族社会内部阶级利益决定着民族利益。列宁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关系,认为少数几个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和大多数被侵略、扩张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应支持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时也是在消弱压迫民族的统治力量,帮助压迫民族国家内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

争,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权的斗争。列宁不仅清醒地看到了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而且清醒地认识到沙皇俄国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长期的侵略扩张中建立起的庞大的帝国内部也形成了尖锐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关系,因此,俄国的无产阶级必须允许和支持俄国境内的100多个被压迫民族享有民族自决权和为获得自决权进行的斗争,因为这不仅“是遭受沙皇君主制度空前的民族压迫的俄国多数居民的要求”,“也是

大俄罗斯居民本身的自由事业的要求,因为不根除黑帮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要俄罗斯居民就无法建立民主国家。”(《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4卷第61-62页)

可见,承认民族自决权,是被压迫民族维护自身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需要,但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其真正的和主要的任务不是促进各民族的自决,而是促进各民族的无产阶级自决。我们应当永远无条件地努力使各民族的无产阶级最紧密地联合起来。只有在个别的特殊情况下,我们才能提出并积极支持建立新的阶级国家或者用比较涣散的联邦制的统一代替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完全统一等等要求”。(同上,第7卷第218页)

可见,在列宁看来,“只有当民族压迫和民族摩擦”使各民族“共同生活完全不堪忍受,并且阻碍一切经济关系时”,民族的分离,建立松散的联邦才是合理的,而且俄国各民族的“居民群众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十分清楚地理上和经济上联系的意义,大市场和大国家的优点”,(同上,第25卷第251页)因此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各民族平等的国家之后,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大国更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就宣布新政权保障俄国各族人民享有自决权,并相继承认了宣布独立的一系列民族共和国。获得了自决权的俄国 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在大俄罗斯压迫下形成的对俄罗斯人的敌意难以短时间消除,对新政权能否真正保证他们享有充分的民主与平等存有疑虑,这种情况下,列宁考虑到大多数民族都害怕建立像沙皇时期那种高度集中的统治,对列宁倡导的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不太了解,于是列宁接受并采用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说,联邦制本身就是当时环境下兼顾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产物,是辩证处理民族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关系的体现,既体现了民族利益,又不致使俄国四分五裂、骤然解体,危害国家整体利益,同时也为俄国将来向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发展创造了条件。当然,列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民族利益的同时,认识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不仅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冲突性,一旦发生了冲突,他要求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在新的政权建立之后,无产阶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是完全统一的,他说,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原则,那就不能否认,社会主义的利益高于民族自决权的利益。为了实现芬兰、乌克兰及其他民族的自决权,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做了它所能够做的一切,并且还在继续做下去。但是,既然具体情况是,为了几个民族(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等)的自决权遭到侵犯这件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目前受到了威胁,那就很清楚,保存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更高的利益。”(同上,第33卷第254页)同理,1918年当列宁认为成立西伯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会给巩固苏维埃国家政权带来危害时,就坚决地给予制止。鉴于俄国历史上大民族主义给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列宁不仅侧重批评了大民族主义,而且要求大民族作出一定的让步,以抵偿本民族在历史上对小民族的剥削和压迫,消除小民族对大民族的不信任心理。

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的核心,各民族关注的中心,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利益问题,不仅关系着民族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各民族能否团结、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对待民族利益问题,辩证地处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利益问题。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并且强调“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伴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祖国统一大业将迎来新局面。

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国家统一是重要历史进步现象。凡是对人类文明作出较大贡献的民族,往往都是在国家统一、强盛的时候。

扩展资料:

自从秦统一后,中国在多数时间都处于统一状态,分裂只是由一个统一王朝向另一个统一王朝转换的过渡阶段。很多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都诞生于大一统时期。

那些被后人称颂的有作为的政治家,大都是在实现国家统一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建构,追求国家统一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性。

到了近代,伴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陷入四分五裂状态,在中华大地上经常上演军阀割据、混战的闹剧。

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自相残杀,让他族作壁上观,甚至从中渔利。那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无不心系国家统一,将国家统一视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维护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参考资料:人民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59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