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成效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成效,第1张

《改革政府

二十年来,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受到各种指责和批评,但它还是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西方人做事大概总是爱考虑成本和收益,最后把这一套做法干脆也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令人耳目一新。

这场运动对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成效显著:

首先,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不同程度解决了发达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回应了在全球化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为:(1)降低政府财政支出和行政成本。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85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8.5%。政府实施了一个计划以重新获得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政主权,弥合财政分裂的状况。他们在3年内消除了赤字,实现了连续6年的预算平衡。通过运用具有高度透明性和参与性的模式,政府实现了减少20%开支的目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增强能力的行政目标。(2)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政府自觉地把管理职能定位在是管理的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这样就超脱于具体事务之外,集中精力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对一些能够外包的公共事务,可以让一些NGO机构去做。同时政府通过授权和分解责任,引入激励机制,对人员实行聘任或合同制,大大缓和了政府内部管理的紧张,用成绩来决定升迁去留,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行政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国家公民对政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办事拖沓的印象。

其次,“新公共管理运动”不仅在西方,也对包括东方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新模式。这个模式也就是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所描绘的“企业化政府”的诸多特点。如在服务提供者之间展开竞争,把政府的控制权从官僚机构那里转移到社区,授权给公民,把评估放在效果上而不是投入上,采用参与式的管理等。也就是彼得斯在《治理的未来》中提出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参与型政府和多元性政府。

这些概念和实践,是人类管理历史上的突破。人们的印象中,一提行政管理,就会和官僚体制,和组织制度,和人事管理、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联系起来。这股新运动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实践,它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乃至管理科学和政策研究,还有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引入公共管理中,为人类管理文明的历史涂了一笔重彩。

联合国

第三、在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上,也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比如,它克服了原官僚体制下对公共物品的垄断或管制供给的做法,而是采取分权和权力下放,实行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改善了公共管理机构的形象对人员的管理。

建设优质政府。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站式政务超市”;了解民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和期待;根据公民的建议来改善官僚机构的组织和行为;公开政府的服务标准;以标准来衡量绩效;因人设岗;培训政府雇员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制定根据服务标准的完成情况为核心的内部奖励制度。1998年,澳大利亚政府重组了涉及7千多个服务对象的78个不同的社会服务项目。

应对信息社会的广泛需求,建立电子政府。

的调查表明世界上有89%的政府利用互联网来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可以在帮助政府更好地服务民众的同时节省交易成本,还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以抑制腐败。美国所有的联邦法律都须经公开讨论。几年前美国农业部将有机农场法案的意见稿放到网上,供农场主、环保主义者和各界人士讨论。通过电脑,公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了。农业部因此获得了美国政府创新奖。

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改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导致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面临一系列新的政治与社会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说道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限制开支和公共任务的终结;二是增加收入尤其是税收;三是用较少的开支实现公共任务,即少花钱多办事。而只有第三条途径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可选择出路,新公共管理改革正是走的这条道路。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改革的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各个西方国家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政府能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一中主导因素,政府如何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政府面对的棘手问题。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全方位要求,即处理国际问题已不是传统涉外部门的专门职责,政府其他部门的参与越来越多,权责的重新划分,能力及效率的要求也是推动现有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因素。

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时代的来临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新通讯技术以及接触政府信息的便利使公民及社会团体更多的更便利地接触到公共事务并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也要求政府对其运作过程及公民的反馈做出回应。

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即科层制的失效以及经济学向政治研究领域的扩展也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动因。传统的科层制已不能有效地适应公共事务越来越庞杂的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科层制的体制僵化、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缺点暴露出来,这些缺点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及阻碍,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此外,经济学理论对政治问题的解释研究是新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客观原因。经济学的精准有效为行政管理改革带来示范效应,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执行激励措施等经济学手段被用来指导行政管理改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49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