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什么是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第1张

(1) 在一般使用中,需求按照功能性(行为的)和非功能性(其它所有的行为)来分类。

功能性需求是说有具体的完成内容的需求。

例如:比如客户登录、邮箱网站的收发收发邮件、论坛网站的发帖留言等。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包括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对技术和对业务的适应性等。

例如:性能要求:要求系统能满足100个人同时使用,页面反应时间不能超过6秒;

 可靠性: 系统能7×24小时连续运行,年非计划宕机时间不能高于8小时。要求能快速的部署,特别是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的切换到备用机。

(2) 在统一过程(UP)中,需求按照“FURPS+”模型进行分类。

功能性(Functional):特性、功能、安全性;

可用性(Usability):人性化因素、帮助、文档;

可靠性(Reliability):故障频率、可恢复性、可预测性;

性能(Performance):响应时间、吞吐量、准确性、有效性、资源利用率;

可支持性(Supportability):适应性、可维护性、国际化、可配置性。

“FURPS+”中的“+”是指一些辅助性的和次要的因素,比如:

实现(Implementation):资源限制、语言和工具、硬件等;

接口(Interface);强加于外部系统接口之上的约束;

操作(Operation):对其操作设置的系统管理;

包装(Packaging)例如物理的包装盒;

授权(Legal):许可证或其他方式。

使用“FURPS+”分类方案(或其他分类方案)作为需求范围的检查列表是有效的,可以避免遗漏系统某些重要方面。

其中某些需求可以统称为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质量需求(quality requirement)或系统的“某属性”。这些需求包括: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可支持性

非功能性需求,指的是信息系统中保证性能、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要求等方面相应的需求要素。一般不会在用户的业务需求中进行明确的提出,需要分析人员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调研归纳。

例如税务业务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性能方面:

1、响应时间:分日常交互类、日常查询类、批量交易分别考虑。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纳税申报、发票销售等,以及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款等,日常交互类业务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    查询类业务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数据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批处理业务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

响应时间指标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参考值(秒)、峰值响应时间参考值(秒)。

2、用户数:用户数要考虑用户数的增长情况,有以下指标:总用户数、峰值在线用户数、峰值并发用户数、平均在线用户数、平均并发用户数。

3、吞吐量:系统交易量的估算。指标有年交易笔数(笔/年)、高峰期交易笔数(笔/天)。

4、数据存储量:每年的数据存储容量(G)及未来几年该数量的预期(增长)值。指标包括累计存储容量(G)、年增长(G)。

1、在打开的ie浏览器窗口右上方点击齿轮图标,选择“Internet选项”,如下图所示:

2、在打开的Internet选项窗口中,切换到安全栏,在安全选卡中点击“自定义级别”,如下图所示:

3、在“安全设置-Internet 区域”界面找到“Java 小程序脚本”、“活动脚本”,并将这两个选项都选择为“禁用”,然后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43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