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揉脚上这三个部位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揉脚上这三个部位,第1张

喜欢宫廷剧的读者会发现,很多片段都有给皇帝按摩脚的镜头,看上去养尊处优的画面,其实蕴含着经典的养生之道,而且这不是皇帝的特权,寻常人家也能做到。

比如,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又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总结的养生“十常”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

大家注意这“十常”中,除了“足常摩”,其他基本都需要皇帝自己亲力亲为,因为一般人也不敢或者也帮不了。所以,足部的按摩成了皇帝最重要的保健方法之一。

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上,还有至少60多个穴位汇集在这里,我们脚底部还存在着人体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对应反射区上反映出来。经常按摩和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足部气血顺畅,经脉调和,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脚趾 增加记忆养脾胃

脚趾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但是胃经经过我们的脚趾。如果平时注意对脚趾的保健按摩,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此外,揉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由于记忆、计算能力是与脑相关的,中医认为“肾主藏精,通于脑”,所以记忆、计算功能与肾关系密切,而小趾是足少阴肾经起始部位,故而揉搓小趾有助于增强记忆和计算能力。揉搓脚趾的方法很简单,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脚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几次不定,但每次需要2―3分钟。也可以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及其外侧,只要在睡觉前或休息时揉5分钟就行了。

揉脚踝 减少起夜助睡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夜尿也会逐渐增多,按揉脚踝有助减少起夜次数。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左右脚各一处,经常按揉此穴,可激发人体下部阳热之气,使其从脚部向上蒸腾,让体内水液得到气化,尿液生成就会相对减少。此外,按压此穴还能缓解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揉脚底 温肾驱寒提精神

揉脚底实际就是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人体十二经脉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均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怕冷、肾虚、没力气、精神不振的老年朋友尤其适用。推搓涌泉穴就是“搓脚心”,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温馨提示】

虽然揉脚有利健康,但是也要注意时间、力度和禁忌症。很多读者朋友似乎觉得按摩的时间越久、力度越大、频率越高就越好,但实际上过犹不及。

足部保健按摩的时间最多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足部时间过长、手法不当、频率过高,会使大脑皮层持续兴奋,反而对身体保健不利。此外,脑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严重出血者;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者;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要谨慎做足部按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以免加重病情。

宝宝积食有哪些症状?

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气色发黄等症状,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宝宝很可能是出现积食的症状。尤其是过节,宝宝一不小心吃多了,积食就出现了。宝宝积食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看完下面你就全懂了。

1、睡觉时总是不停的翻身子,还会出现咬牙的症状,睡眠质量很低。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总会出现肚子不舒服或者肚子疼的情况。

4、宝宝口气中有明显的酸味,而且舌苔比较厚,偏白色。

妈妈必须学会的妙招:

按捏疗法

妈妈们可用按捏的手法为宝宝解决积食,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运动疗法

饭后半小时休息之后,可进行适当的散步活动,促进肠胃的消化和蠕动,对宝宝避免积食有帮助,又能在活动中促进亲子感情。下面为您的宝宝推荐:

1、室外运动。平日里可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外出活动,明媚的阳光让宝宝温暖玩耍的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钙的吸收,又能避免积食,一举两得。公园、操场都是带着宝宝外出玩耍的好地方。

2、饭后散步。吃饱了千万别让宝宝在床上躺着,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外出散步可帮助宝宝消化。

药物疗法

除了按摩和运动外,有时也可借助药物去治疗宝宝的积食。但不同病情症状适用不同的药物,妈妈们可千万不要随便给宝宝吃药哦!针对不同体质和情况的宝宝,小编建议可以考虑实用以下药物:

1、大便干者:适合肥儿丸、烂积丸等,帮助消积、化滞。

2、内热者(表现为嘴唇红、睡觉烦躁、舌苔厚等):适合健儿清解液、小儿清热宁等,帮助消积、清热。

3、咳嗽者:适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4、呕吐者:适合藿香正气等。

饮食调节

说再多避免积食的办法,都不如家长们管好宝宝的嘴,也就是日常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均衡膳食才能让宝宝有更规律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年期间,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肉类,避免消化不良。因此,妈妈必须禁忌:

1、三餐饮食中不要太油腻,凉拌、蒸炒的烹饪方法是比较健康的,避免吃油炸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多喝水。

2、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能让其不到饭店就吃饭,对肠胃造成负担的同时还不利于消化。

3、一日三餐中,晚饭要少吃,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积食,对宝宝身体也是大有好处的。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为了避免积食,在晚饭中,家长可做小米粥给宝宝吃,营养充足的同时,小米粥这种流食易消化,能有效避免积食的出现,小米粥中可加入枸杞和大枣一起炖煮,营养更丰富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01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