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城池名称,越多越好!

求中国古代城池名称,越多越好!,第1张

以下是我国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或现今大型)城市的一些古称:

战国时期

临淄、咸 阳、邯郸、大梁(开封)、郢都(荆州),郑城(新郑)、曲阜、洛阳、成都、姑苏(苏州)

秦朝

蓟(北京)、咸阳

西汉时期

长安(西安)、洛阳、成都(蜀郡)、宛城(南阳)、邯郸,临淄、彭城(徐州)、长沙、番禺(广州)、广陵(扬州)

东汉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宛城(南阳)、成都、彭城(徐州)、许昌、荆州、长沙、襄阳、邺城(邺城主体已消失)(临漳、安阳)

三国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建邺(南京)、益州、赤壁(武汉)、成都、荆州,许昌、徐州、长沙、凉州(武威)、幽州(北京)

两晋时期

洛阳、长安(西安)、建康(南京)、邺城(临漳、安阳)(邺城主体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国(邢台)、寿春、广陵(扬州)、姑苏(苏州)

南北朝时期

建康(南京)、洛阳、长安(西安)、平城(大同)、 邺城(临漳、安阳)(邺城主体已消失)、成都、广州、寿春、荆州、广陵(扬州)

隋唐时期

长安(西安)、洛阳、扬州、成都、太原,钱塘(杭州)、荆州、金陵(南京)、广州、幽州(北京)

五代十国时期

汴州(开封)、洛阳、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长沙、荆州、扬州

北宋和辽时期:

汴京(开封)、扬州、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成都、长沙

南宋和金时期

临安(杭州)、泉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扬州、长沙、中都(北京)、成都

大元时期

泉州、大都(北京)、扬州、广州、福州,明州(宁波)、杭州、中庆(昆明)、成都、辽阳、顺德(邢台)。

大明时期

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成都、济南、顺德(邢台)。

大清时期

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济南,广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汉、奉天(沈阳)、顺德(邢台)。

民国时期

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承德

城池依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府级、县级、厅级、堡级等;一般来说,层级越高,规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筑也不同。

古代的一个城池占地面积具体有多大没有统一标准,不同时代的发展水平不同。春秋战国时的小诸侯国都城面积很多不到1平方公里,只及乡镇大小。

相关说明

城池,又称为城郭,词中的“城”指城墙,是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为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城是东亚国家的传统;与欧洲国家比较起来,东亚的城郭规模一般较大。

城墙是城市的主要防御线,也界定出城市的范围。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初期以竹、木栅为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改为土石或砖等材料为墙。建立于城门之上,有单重和多重檐,以便守城将领登城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

城池的修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对城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个朝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发展和演变规律,更突显了城池的不同特色。

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著名都城之一,很多人对南京城的研究大多在六朝、明朝以及民国时期,今天要探讨的是南京城在东晋、南宋以及南明时期的具体建筑布局和城池规划。

东晋时期的建康城(南京)

历史上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在王朝兴替时,新的统治者会重新建设都城。三国时期的孙权在吴国建立政权之后,便在今天的南京选址上修筑城池,当时称“建业城”,建业城的选址是坐北朝南,地势比较平坦,建业城的东边是燕雀湖,北边是鸡笼山,南边是聚宝山。

四面有山有水,中间是个大平原,在这里建设都城,可以说是绝佳宝地,进可攻退可守,对孙吴来说更是中枢地带。

整座城池呈现方形,城墙周围有护城河,护城河通过渎水与秦淮河相通,也与长江连接,全城中心的皇城,宫殿便是太初宫,既然是皇城,里面自然是有许多宫殿建筑。

建业城从建成直到被西晋所灭,大约有六十多年,后来又经历四十几年才逐渐被毁,直到东晋建武年间才开始重新建设新城,只是这个时候改名叫“建康城”。

东晋建康城仍然建在三国时代吴国都城建业城的位置,但建业城已被毁弃,东晋重新建设了都城,这个城远比建业城大得多,由于时代的发展,都城扩展也是必须的。

东晋建康城,平面方形,全城用中轴线贯穿,从南边的聚宝山东侧到朱雀航、朱雀门、最后直达建康城。

整座城池的每个城墙开的城门数量为

南四门:广阳门、宣阳门、津阳门、清明门;北四门:大夏门、玄武门、广莫门、延熹门;西两门:阊阖门、西明门;东两门:东阳门、建春门;

整个宫城做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宫城的正中同样还是太初宫。

在建康城的西南面,建有西州城,平面方形,约占建康城的六分之一;

在建康城的东南角,建有东府城,同样是平面方形,与西州城大同小异,后又在建康城的南边建了一座丹阳郡城。

总的来看,通过对东晋时期建康城建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建康城的位置、地势和四周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建康城的平面布局,城池的大致规划,皇城的位置以及各个城门的位置,时至今日,想要了解东晋时期建康城的更多细节,已经是难上加难,因为现在的南京城楼房建筑十分密集,想要再次挖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南宋时期的建康府(南京)

南宋时期的建康府同样是南京,是南宋时期的行都,可以说是仅次于国都的城池,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叫“国家的根本在东南,东南的根本在建康”,这也足以证明当时的南京确实也是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南京城在南宋时期的布局同样是方形,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河流密布,街道规划算不上非常整齐,城池内部也设有许多建筑群,尤其是宫廷建筑,当时花费巨资修建皇帝行宫,足足有40座的殿堂馆阁,除此之外还有衙署、书院、寺院庙宇、高塔等建筑群。

其实南宋时期的南京城也是有过好几次修建的,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前后两期。最有说道的还得是城门建筑,南宋建康府城池的城门东西南北分别是日东门、日南门、日北门、日西门,这只是城池的城门,除此之外还有陆门5座,水门3座,这些城门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

建康城城池内部的布局是将南唐的宫城改成了行宫,宫门前的虹桥也改名为天津桥,也就是如今的内桥,行宫的东西北边都是驻扎的军营,而那些衙署以及书院都是在东南边。一些居民区就集中在秦淮河的两岸,相当热闹。

南明时期的应天府(南京)

南明时期的南京只是作为留都,南京城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理环境优美,山环水抱,为天然佳地,人们也称之为龙盘虎踞的形势,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到六朝,都有帝王在这个地方建都。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修筑城池,全城周长达30公里,明南京城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从全世界来看,它也是比较大的,全城形状极不整齐,它是最不整齐的城池的代表,目前,南京城还算是保存的比较好的。

全城所有城墙设置的城门共有13座,分别是(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正阳门、通济门)。

城墙高14米至21米,南京城的城砖大都是江西宜春以及临江府两地烧制的,大部分是用黏土烧制的青灰砖。

城内的河道有有秦淮河、运河、珍珠河,这些河道全部互通。

秦淮河分为两股,一股流经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最后流入长江;

城内的秦淮河从通济水门入城,流入大中桥与吴城濠汇合,往西至望仙桥出城。为了调节水位,南京城在城墙下部都设立通水沟。

宫城区主要是明代的宫城,位于城的西端,占全城的1/5,从正阳门进入,往北直达洪武门,这条中轴线就是皇宫的中轴线洪武门是宫城的正南门,再往北即是御道街、承天门、午门,午门即皇城的正门。皇城内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朝宫、省躬殿、坤宁宫。北安门是皇城的北门,宫城的北门就是玄武门。

在御道街的两侧是文武衙门办公场所,东有五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工,西有五大都督府,午门之内,西面是武英殿,东面是文华殿。进城后,东西方向有文楼、武楼;宫城东侧还有东宫、太极宫,西侧有西宫、御花园。宫城东门是东华门,西门是西华门明南京城的布局,体现出《周礼考记》中王城图的规划原则,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它为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的规划起了一个很好的奠基作用。

总结语

通过对东晋、南宋以及南明三个时期的南京城分析来看,每个时期的南京城池都有不同的名称和建筑风格,城池整体布局大致相同,但是也有许多改动,尤其是到了明朝时期,南京城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建筑方面都比以前要好很多。

如今的南京也是中国四大古都,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地理位置一致被认为是得天独厚、风水佳境,古时很多次战争或者灾难这之后,统治者都喜欢选择在南京休养生息。从孙权建立建业再到后来改成建康,接着到南宋时期改成建康府,并设为留都,最后到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直至今日的南京。

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以及近五百年的建都史,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南京城依然保留了许多原来古代城池的样子。

参考资料

《中国城池史》张驭寰著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城阙志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96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