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救驾的由来是什么?

大救驾的由来是什么?,第1张

大救驾的由来:

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征淮南,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南唐守军誓死抵抗,战斗激烈,赵匡胤久攻不下,差点儿误了军机。历经整九个月的围城之战,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

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向寿县有经验的厨师请教后,采用优质的面粉、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作主料,精心制作成带馅的圆形点心,送进帅府。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大救驾的特点: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炉桥、凤台县一带(八公山周边)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

大救驾,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漩涡状。色泽:淡黄色均匀。组织,外皮酥脆,馅细软。口味酥松、香甜,有果料香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救驾

大救驾是寿县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

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赵匡胤品尝后觉得酥脆甜香,食欲大增。他做了皇帝后,想起南唐之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人们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大救驾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腾冲大救驾

据说是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逃往滇西腾冲,清军紧追不舍,当时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找到一户农家,主人把家里认为最好的食品炒在一起,做成了由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组合的一盘菜。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是云南著名旅游城市腾冲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光看名字,还真不知道“大救驾”究竟是什么,但端上来一看,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它的食材也唾手可得,制作的方法是将饵块切成小片,再加上火腿、鸡蛋、肉、萝卜、番茄、辣椒等,一起放在锅中爆炒而成,味道软、香、爽口。但腾冲的炒饵块可不是光有“大救驾”那个高大上的名字,它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也倾倒了有云南大救驾此口福的天下吃客。

“大救驾”是云南省腾冲县的名特小食。

选用优质大米做成饵块,切成片,再配上鲜肉、火腿、鸡蛋、冬菇、泡辣椒等烹炒,味道软、香、爽口。

传说明末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追赶后逃到腾冲,又饥又累,村民奉上当地的美味食品炒饵块,永历帝吃后赞口不绝,称之救了联的大驾。

“大救驾”便由此而得名。昆明市光华街靠正义路口有一家“腾冲饵丝”专卖店,楼下是大排档,楼上有雅座。该店有炒吃、汤吃等多个品种的饵块及套餐。

饵丝、饵诀在云南各地均属非常普及的大众化米制食品,不过就其品质及知名度而言,腾冲饵丝、饵诀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更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83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