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以A.U.表示,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64年决定采用1A.U.=1.496x10⁸千米,自1968年使用至1983年底;又于1978年决定改用1A.U.=149,597,870千米,从1984年开始使用。
来源。
“天文单位”一词出现于1903年。1938年以前,天文单位是指在没有大行星摄动作用(见摄动理论)下,从地月系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或者说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无摄动椭圆轨道的半长径。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颁布了一系列天文研究采用的最重要单位,其中之一就是被称为“天文单位”(简写为AU)的日地距离。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原始定义,日地距离是“在太阳引力作用下沿以太阳中心为圆心的圆轨道,以每天0.01720209895弧度的角速度运动的无质量粒子的轨道半径”。当时公布的数据为1天文单位等于149597870.691千米。
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
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以A表示。
1938年以前,天文单位是指在没有大行星摄动作用(见摄动理论)下,从地月系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或者说,它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无摄动椭圆轨道的半长径。根据开普勒定律,在高斯引力常数k、太阳质量S、地月系质量m、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A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T之间有如下关系:
[403-01]。当取太阳质量为天文质量单位(即取S=1)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距离单位(即取A=1)时,高斯根据当时的不很精确的T和m/S值,算得k=0.01720209895。1938年第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k值固定下来,不再改变。根据这个k值,当取S=1、A=1和m=0时,就可以算出T值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由此,可以把天文单位的定义改为:当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时,一个假想的、质量为零的无摄动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径,等于一个天文单位。根据准确的 T值和m/S值,可以算出地月系统日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00000003天文单位。由于地球运动受其他天体摄动的影响,日地平均距离实际为1.0000000236天文单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天文单位是根据测定太阳视差推导出来的。在纽康的天文常数系统中太阳视差=880,相应的天文单位的长度等于149,500,000公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雷达天文取得了精确的结果于是,天文单位根据光速c和单位距离光行时来导出,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600×10米,把它作为基础常数。此值从1968年开始,一直要使用到1983年。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597870×10米,把它改为导出常数,此值将从1984年起统一采用。
http://www.baicle.com:8080/cp/?keyword=Title:'%CC%EC%CE%C4%B5%A5%CE%BB'
天文学中可用到的单位包括以下四种:1、千米:一般只用于天体间小距离的描述,比如月地之间的距离等.
2、天文单位: 天文学中专用的距离单位,记为A.天文常数之一.主要用于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也用来表示弥漫星云、球状星团等的直径或分布范围.曾经被定义为无摄动作用下地月系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在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定义为在499.004782秒内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其值为1.49597870×108千米 .1天文单位等于1.58129×10-5光年,或4.84813×10-6秒差距.
3、光年:天文学中专用的距离单位.记为ly或l.y.,主要用于量度太阳系外天体的距离.1光年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经历一年所走的距离.真空中光速c=299792.458千米/秒,故1光年等于9.46053万亿千米,或6.32397万天文单位,或0.306595秒差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与太阳的距离为4.2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人类所观测的宇宙深度已达到150亿光年.
4、秒差距:天文学中专用的距离单位.主要用于量度太阳系外天体的距离.1秒差距定义为天体的周年视差为1〃时的距离.秒差距是周年视差的倒数,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 0〃.1 时,它的距离为10秒差距,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0〃.01时,它的距离便为100秒差距,依次类推.1 秒差距等于 3.26164 光年,或206265天文单位,或30.8568万亿千米.在测量遥远星系时,秒差距单位太小,常用千秒差距( kpc )和百万秒差距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