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内容

汉代儒学内容,第1张

1、从“无为”到“有为”:西汉初用“道”,“无为而治”,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用“儒”,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治国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学说能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形势和是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

内容 本质 作用 特点

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

文化专制

主流、正统

外儒内法

(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主要不同在三方面,具体如下:

1、核心不同

先秦儒家的核心命题即孔子的“仁”。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者,其历史功绩在于,整理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以仁为本,构建起儒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汉代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它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说为框架的神学化思想体系”。汉代儒学因受官方扶持而成为天下一尊的御用之学。

2、内容不同

先秦儒学内容主要包括:

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价值,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倡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仁政,主张爱惜民力,关心民生,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倡导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它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兼综阴阳。名、法、黄老思想,使儒学逐渐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作用不同

先秦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等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学派。它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高扬人本主义精神。它是商周文化传统与世推移的结果,也是学派论战的产物。

汉代儒学董仲舒借以阐发经典论证其政治主张,有利用汉武帝迷信符命灾异以及汉代人对天命的普遍敬畏,将自己的主张与天相附会,构建起以《公羊春秋》为轴心,融合阴阳、黄老、名、法思想,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理论构架与表现形式,具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理论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70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