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踩过哪些消费陷阱?

生活中你踩过哪些消费陷阱?,第1张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一些消费陷阱商家们为了推销产品,可谓是处心积虑的,设计出各种促销活动,花样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没有细心研究过、不明真相的人,还真能被迷惑。同时也有些商家是刻意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一些常用的消费陷阱,避免大家踩坑,让大家把一些不必要花的钱省下来。

“全场几折起”。

很多商场经常标出“全场几折起”的牌子,注意,不要小瞧了这个“起”字,这个“起”字可是给了商家很大的活动空间,很多人都以为是全部商品都打折,等到你去付款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只是部分商品在打折。

一些大品牌,一般不参加商场的打折活动,就是打折,也都是一些过时、过季的滞销货,所以,以后别看见全场几折起的活动就真的以为是所有商品都打折。

抬价再打折。

现在很多商场几乎天天都有打折活动,但有些商家表面上是打折,可实际上是在变相的涨价。比如本来是100块钱的商品,他将原价抬到200多,打六折反而卖120块钱,价格是不降反涨。

所以,以后别遇到打折活动,就两眼放光,以为占了大便宜,结果多花了一笔冤枉钱,最好货比三家,再按照个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选购。

网络交易骗局

当你第一次刷单,赚钱如此简单。当你第二次刷单,分分钟月入过万。

结果,当你第三次刷单,任务不够,系统故障,本金不能返还…

储蓄变保险

看这个理财产品可以翻两番,只要5年、5年!

结果,不标明是储蓄还是保险,一旦后悔或需要用钱时,退保就要承担高额的经济损失。

虚假广告。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免费服务。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陷阱诱饵。

义诊。不法之徒抓住消费者急需治疗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场小区举办所谓“义诊”活动,骗取消费者慷慨解囊。类似销售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

告知中奖。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中了某公司大奖,要求消费者先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

返券促销。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频繁采用“返券促销”手段,在广工信息上含糊其辞,真正拿到返券后,又有诸多限制和条件,其实本质就是有意误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1、返券循环消费

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

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3、所谓健康讲座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

4、产品强卖

一些商家如美容美发店等,利用某些消费者胆小怕事的特点,推出一些优惠套餐。但是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给你使用一种产品,用完后才告诉你,这种产品不在我们的促销范围,需要另交100元;或者给你说,根据你的发质,我们推荐你做头发软化的处理,那样看起来更帅气等等,有些消费者就不好意思拒绝,任他们摆布。而他们“好心”为你推荐的,大多价格不菲,回家再后悔已经为时晚矣。

5、转移注意力

一些电子产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价格不熟悉的特点,往往以低价引诱消者,当消费者被其吸引转场到达“客户交易区”后,商家就开始想尽办法诋毁消费者要购买的产品,然后介绍另一款更贵的产品,并利用各种借口推销,让消费者接受。

6、现场抽奖

一些商家会在现场设立抽奖活动,中奖者可以用低价购得一些高价产品,殊不知这些高价产品本身并不值钱,一些消费者头脑一热,也不管这东西需不需要,值不值这个价钱,商家说啥就是啥了,最后怎么花的冤枉钱都不知道。

7、先涨后降

有些商家在恶意提高某商品价格后在进行降价,并标出“原价xx元现价只需xx元”的字样吸引消费者。它看起来降价幅度很大,实质上等于没降。这是一种比较难分辨的消费陷阱。商家基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历史价格不了解,看不到或不注意价格的起伏,因此暗度陈仓,随意变动价格。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爱贪便宜的心理,愿者上钩,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先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看清楚,商品是不是物有所值。

8、折扣里的猫腻

我们注意到,商场折扣出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概不退换,这里面其实就潜藏着危险。商家有可能将滞销品、残次品拿来促销,以次充好,概不退换就是做贼心虚的一种表现。

9、虚假数据宣传

一些广告喜欢用数据来说明产品的优点或受欢迎程度,但这些数据一般都是自己杜撰或来自内部,没有公信力。营销者利用数据说话更直观,更有冲击力和占领性的特点,往往存在夸大宣传,不切实际的行为,欺骗消费者的信赖。

10、网购秒杀陷阱

网上商城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吸引买家眼球,接着在同一时间让所有买家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抢购,几乎几秒内就抢购一空,“秒杀”由此而来。这种秒杀活动,让许多人跃跃欲试。然而,有的秒杀刚一开始就结束,其实就是闹个人气,店员暗箱操作,把商品“给秒了”;有的卖家故意拖延不发货,就是盼着买家等得不耐烦主动申请退款;有时,秒杀成功却发现订单消失,然后你被告知系统出现故障,这是个误会。卖家通过这些方法来对自己的商品和商城进行宣传,为自己赚取人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62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