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什么意思

凌汛什么意思,第1张

凌汛的意思是指俗称冰排。

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

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

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洪峰流量沿程递增,水位上涨;但下段高纬度河段因气温仍低,冰凌固封,在水流动力作用下,水鼓冰开,形成“武开河”。

“武开河”时,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冰凌,有时大量冰凌在狭窄、弯曲、浅滩处阻塞,形成冰塞、冰坝,致使水位陡涨。

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有的年份,上下河段气温变幅相差不大,河道封冻分段解冻开河或就地解冻,不致形成大的凌汛洪水,开河也比较平稳顺利,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文开河”。

1、凌汛,俗称“冰排”。

2、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3、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凌汛期一般需采取破冰措施,防漫堤决口,酿成灾害。

凌汛现象的意思是: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

凌汛的造句如下:

1) 最后,指出调水调沙是防凌和解决凌汛新问题的关键措施。

2) 解冻期最高水位是凌汛状况的间接体现,综合因素作用的产物。

3) 冰盖下的水流结构的研究,在避免灾害的发生、减轻凌汛威胁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本文在分析影响凌汛成因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基于模糊优选神经网络BP模型,提出冰凌预报方法,应用于黄河内蒙段封河、开河日期的预报。

5) 黄河凌汛防守难度较大,历史上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6) 历史上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7) 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雍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

8) 凌汛险情发生后,防汛部门及时组织了50人的抢险队,在韩家庄工程路堤上加修子埝600米,并在河务段外围用编织袋抢修围埝百余米。

9) 其凌汛决口,在历史上曾被认为是人力不可抗拒,因而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10) 水鼓冰开的“武开河”是凌汛的主要危险,因此,调节凌汛期河槽水量是解决凌汛“釜底抽薪”的有效措施。

11) 山东河段素有桃汛、伏汛、秋汛、凌汛“四汛”之说,其中伏秋大汛和凌汛威胁最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36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