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多少年发生一次

月食多少年发生一次,第1张

月全食一年左右发生一次,具体时间是每十四个月一次,但不一定能看到。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月食时,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月食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类似.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食都发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从现在到2000年,中国能见到2次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2000年7月16日)一次月偏食(1999年7月28日).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 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后者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时,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日月交食的沙罗周期 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由日月食的原理可看出,交食的出现与日、地、月三者的会合运动密切相关,此会合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日月食自然也应有周期性.交食的周期是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叫做“沙罗周期”(“沙罗”是重复的意思),为18年零11天多一点.即6585.32天.一年内可发生多少次月食呢?对全地球而言,一年内最多发生3次,有时1次也不发生,日食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最少也要发生2次.这么看来,每年发生日食的次数比月食多,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到月食的机会比日食多呢?这是由于日食带的范围小,地球上只有局部地区可见;对于某一确定地点而言,平均每3年左右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300多年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而月食一旦发生,处于夜晚的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对某一地区平均而言,看到月食的机会是发生月食次数的一半,因此人们看到月食的机会比日食多.解说月食 月食指月球进入地球影锥之际所出现的天象.月全食都出现在望月之夜,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使部分红光到达月球视圆面,致使月全食的月面成铜红色.每年发生的月食为2到5次,月球自身不发光,所以当月食发生之际,处于夜半球的居民都能看到月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出现在望月,当地球在日月之间,由于黄道和白道之交角为50’9”,因而只有少数望月才能出现月食.只有月球和太阳同黄纬之际,地球的影子才会触及月球表面.地球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本影的直径约为月球直径的2.5倍左右,因而不会出现月环食现象.当地球本影遮住月球的一部分之际,出现月偏食,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之际出现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之际,出现半影月食.每世纪内月全食出现的次数为70.4次,占月食次数的28.94%;每世纪月偏食出现的次数为83.3次,占34.46%;每世纪半影月食出现的次数为89.0次,占36.60%.

月食一年最少会发生两次,最多只会发生三次。

专家介绍,其实月食一年中最多只会发生三次,出现的机会比日食少,但月食发生时只要月亮升起的地方都能看到,而日食发生时只能在地球的局部地区看到,导致大家误以为月食的发生频率更高。据估测,下一次中国可见的月全食在2025年。

与此同时,月亮在移动过程中会遮住天王星,将上演“月掩天王星”的奇观。因为处在月全食阶段,月亮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亮度大幅减弱,我们可以清晰观赏到月亮将天王星遮蔽的过程,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此次掩星。

月食解释:

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日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

地球阴影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内,此平面与月球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黄白道面交角约5度;大多数满月时,月球不在黄道面内,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阴影内,因此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33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