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是什么动物

金龟子是什么动物,第1张

金龟子类是无脊椎动物。

金龟子类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金龟子俗称铜壳螂、瞎撞子。种类很多。

金龟子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为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成虫咬食叶片呈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金龟子成虫食性各异,有的以植物根茎叶为食,有的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有以粪便为食者。

危害

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可食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常造成幼苗枯死,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其成虫有些能食害作物和果树林木的叶片和嫩芽,严重时仅留下枝干。金龟子类是重要的农林地下害虫,其幼虫统称蛴螬。

我国约有50余种,遍布全国各地,最重要的种类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云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四种重要的金龟子除西藏和新疆以外,全国各省、区均广泛分布。金龟子类食性很杂,能为害多种植物,几乎能食害所有农作物、蔬菜、果林和苗木的地下部分。

金龟子是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的通称。其幼虫(蛴螬)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严重,常将植物的幼苗咬断,导致枯黄死亡。多种成虫又是农作物、林木、果树的大害虫,因此,正确鉴定种类学名,研究和掌握其分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对控制金龟子的危害,确保农、林业增产是至关重要的。

金龟子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是鞘翅目中大类群之一,全世界已记有20 000余种,我国目前已记录约1800种。

形态特征

长椭圆形,长约2.5mm,宽约1.6mm,初产乳白色 。

幼虫

学名蛴螬,老熟幼虫体态肥胖,长约20mm,宽约6mm,体白色,头红褐色,静止时体形大多弯曲呈C型,体背多横纹,尾部有刺毛 。

长约22mm,宽约10mm,淡黄色或杏黄色。成虫长椭圆形,背翅坚硬,体长约20mm,宽约10mm。羽化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深成红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蓝灰色闪光薄层粉,前胸背板侧缘中间呈锐角状外突,前缘密生黄褐色体毛。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

成虫

长椭圆形,背翅坚硬,体长约20mm,宽约10mm。羽化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深成红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蓝灰色闪光薄层粉,前胸背板侧缘中间呈锐角状外突,前缘密生黄褐色体毛。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

网页链接

金龟子别名叫栗子虫、黄虫、瞎眼闯子、打灯虎儿,常见的有红脚绿金龟子、黑玛绒金龟、东北大黑鳃角、铜绿丽金龟、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松树金龟子等。

金龟子长约3~4厘米,色白,头黄棕色,口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状。生活史较长,除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在我国完成一代的时间一般为1~2年到3~6年,以幼虫和成虫越冬。

金龟子有夜出型和日出型两种,夜出型夜晚取食为害,多有不同程度的趋光性,而日出型则白天活动取食。成虫体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触角鳃叶状,各节都能自由开闭。体壳坚硬,多有金属光泽。

扩展资料:

金龟子科中有一些是杂食性害虫。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为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

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除危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大豆、花生、甜菜、小麦、粟、薯类等作物外。

成虫食性各异,有的以植物根茎叶为食,有的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有以粪便为食者。幼虫多生活于土中,以土中有机物为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24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