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舱外航天服上新了,新舱外航天服有哪些亮点?

我国舱外航天服上新了,新舱外航天服有哪些亮点?,第1张

新舱外航天服有三个亮点:1、宇航服更轻。2、穿戴更便捷。3、不但可以在航天服内饮水,还可以吃东西。

1、宇航服更轻:传统的宇航服为了抗极低极高的温差,宇宙射线,宇宙真空状态,一般都设计的很重,一般都200多千克,而我国的新款宇航服只有150公斤,不但比原来早起的宇航服更轻,因为是金属纳米材料制成,所以具有更好的抗温差,抗射线,抗真空外环境的特性,所以新版的航天服更精致,更小的体积和重量还方便收纳,十分的方便。

2、穿戴更方便:这是因为新版的航天服在膝盖部位,肩部,腰部,头部有接口,可以把这些接口先拆分开再逐步的穿上,所以穿起来更加的便捷,而旧版的航天服只有背部一条特制的拉链,可以说是需要在另一个人的协助下,宇航员要从背部的拉链口钻进去。现在新版的航天服,只要熟练掌握,15分钟就可以独自成功的穿戴好。宇航服的接口应用的是液压三重锁扣系统,密闭性极其良好,只要穿戴好,效果和整体一体化的宇航服效果一模一样。

3、不但砸航天服内可以饮水,还可以吃东西。这是在空间站外的作业一次就起码6个小时,而且舱外的工作量又巨大,以往宇航员都是空着肚子,忍受着饥饿完成作业,而现在宇航服内就设计了两条管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条是喝水,渴了就可以喝水,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换成茶水,快乐,芬达,果汁都行,吸水的管子的旁边是另外一条管子,宇航员只需要在宇航服里轻轻的一吸这根管子,就有条状的食物进入口内,柔软又美味,十分的便捷好用。

太空飞行本身就是一件 科技 含量极高的事情,从火箭到飞船,再到航天员所穿的航天服,都含有大量黑 科技 ,任何一方面的技术不过关,载人航天就可能难以安全开展。以航天服为例,航天服看起来似乎没有飞船、火箭那么难制造,却也非常复杂,远不是我们所穿的衣服那样简单,对于航天员的安全来说,航天服的重要性和飞船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没有航天服是不行的,在 历史 上就曾经有宇航员坐飞船不穿航天服而遇难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联盟11号飞船,这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飞行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3名俄罗斯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内。他们在礼炮1号空间站内驻留了24天开始返回地球,由于飞船座舱设计不合理,内部空间很拥挤,如果3名宇航员都穿着宇航员就没法坐下,所以他们只能脱掉航天服。在返回地球的时候飞船出现了问题,返回舱内迅速失压,气压急剧下降,这3名苏联宇航员因为没有穿着宇航服,在短短40秒内就没有了生命体征。从那时候开始,飞船在返回地球的时候,航天员都必须穿着航天服。

在飞船内的要求都这么高,如果离开飞船、空间站进行舱外活动,更要穿着航天服了。与飞船内穿的那些航天服相比,舱外航天服的技术难度更大,制造工艺也会更加复杂。因为在出舱的时候,航天员直接暴露到了外太空的环境下,离开了飞船、空间站这样的庇护所。而外太空环境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威胁,比如说外太空几乎是真空状态、没有氧气,温度也非常低。除此之外,还有陨石、流星体等小碎片,以及来自宇宙深处的强辐射。即使没有陨石这些小碎片的撞击,航天员直接暴露在超低温、超低压的环境下也是没法生存的。而舱外航天服的作用就是保护航天员出舱时的安全,那舱外航天服到底长啥样呢?

从功能来看,舱外航天服可以看做是一种迷你的载人飞船,因为飞船有的功能这些舱外航天服基本上都具备,比如说舱外航天服也可以为航天员创造一个恒温、恒压的环境,保护航天员的安全。舱内航天服只要能够保证压力就行,而舱外航天服可以说是什么都要管。

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最高可达2米,身高在1.6米-1.8米的航天员都能够穿得上。看舱外航天服由内到外可以分为6层:包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以及最外面的外防护层。

除了层数非常多以外,舱外航天服还安装了各种先进的仪器,包括气液组合插座、电控台、应急供氧管、气液控制台、电脐带等。电控台虽然只有十几厘米见方却有多达9个照明、数码管控、机械式压力表等开关,而气液控制台里的阀门更是多达20多个。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舱外航天服其实就是一艘穿着航天员身上的小型飞船,相当于把飞船的控制台都放到了航天服上。由于这么多开关,所以不是一般人能够操作的,这也说明了航天员在执行舱外活动时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的航天员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这些舱外任务。

如果单纯舱外航天服是为了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其实制造起来还是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保护安全只是其中的一个要求而已,还有其他很高的要求,比如说舱外航天服非常重,需要考虑到穿、脱的便捷性,我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穿、脱5分钟基本上就可以了,非常便捷。除了穿脱方便外,舱外航天服的灵活度也需要相当高,这样才能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能够高效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任务,同时也可以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要知道,在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舱外环境,任何在地面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都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太空拧一个螺丝都是非常困难的。

也正是因为舱外航天服的功能非常强大,几乎包括了载人飞船的大部分功能了,所以制造舱外航天服的难度也非常大,目前也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能够制造舱外航天服。这也导致舱外航天服的造价也相当高,最低的价格也达到几千万元,美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将会用于载人重返月球或者载人登陆火星,造价据说达到了5亿美元。如此昂贵的舱外航天服却只能用几次,用完就扔了,不能带回地球,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舱外航天服非常先进,几乎具备了载人飞船的功能,但是在某些方面是比不上载人飞船的,比如说抗撞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尺寸比较小的小颗粒并不会给飞船带来什么威胁,但是可能会击穿舱外航天服,或者会导致舱外航天服出现一定的磨损。所以,舱外航天服使用次数是非常有限的,俄罗斯的海鹰舱外宇航服使用次数为12次,在用完以后就会“扔到”大气层中烧毁。造价这么昂贵的舱外航天服用完以后为什么不能带回地球,而是扔了呢?

别看载人飞船的尺寸比较大,能够安全着陆到地面的其实只有小小的返回舱。航天员在返回地球时乘坐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飞船的其他舱段并不会跟着航天员返回地球,而是留在外太空。而返回舱需要保障航天员的安全着陆,所以内部装了很多设备来保持舱内的恒温、恒压环境,并没有太多空余的空间。从一些飞船内部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得到,航天员在飞船返回舱内是非常拥挤的。舱外航天服高度可达2米,重达90公斤,如果把舱外航天服放到飞船返回舱内带回地球,必然会让原本已经非常拥挤的飞船变得更加挤,甚至可能会直接占用一名航天员的座位。

可见,飞船返回舱一般是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装这些舱外航天服的。参考俄罗斯处理舱外航天服的方法,这些舱外航天服达到使用次数上限以后就会被装到货运飞船内,而这些货运飞船并不会像载人飞船那样着陆到地面,受控再入大气层然后直接燃烧掉。

舱外航天服应具有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功能,还应该包含维持宇航员生命所需各种条件的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

舱外航天服的头盔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其中的头盔壳所用材料具有强度大、抗冲击等优点。在出舱前,头盔面窗的内部要喷上防雾剂。手套与服装通过腕圈接连,靴子由压力靴和舱外热防护套靴组成。

舱外航天服在背部装有提供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各种条件的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如果太空行走时间较长,舱外航天服内要装有饮水袋。在饮水管的旁边还有一个放置食物棒的长孔,航天员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状食品。

升级版“飞天”舱外服的改进和提高:

据悉,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将穿着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升级的“飞天”舱外服,它已经组装完毕,高度在2米左右,重100多公斤,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重复使用次数更多,关节处更加灵活。

舱外服的整体效能、可靠性、舒适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舱外服的操作动作和信息识别更加迅速、准确,科技感更强,同时具有中国的审美识别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19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