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原句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注释

1、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扩展资料:

解读:

“为人谋而不忠乎?”“人”这个字,就字面意思只能理解为“圣人、大人”,不能理解为“别人”,子曰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大人”的理解就复杂了,《文言》云“大哉乾元,大哉坤元”,既然天命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专指“厚德载物、积善之家”的‘地利’,也可以理解为“尽得天时地利之人君”。

如果语音思维体系谓之天道,那么文字思维体系谓之地器,尽归于圣人之《易传》:在天道而言,易化为“阴阳”;在地利而言,易化为“刚柔”;在人道而言,易化为“圣人言” 。

圣人言什么?为天地立仁心,为思维立乾坤,为人类福祉谋万寿无疆。“传不习乎”应该理解为洗心之学的真谛,具体而微指《易传》,因为《易》为群经之首。

也可以具体指《诗经》,孔子说“《易》之为书也,不可以为典要;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鸟兽草木之名,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你知道唐诗 ‘红豆生南国’的含义吗?

其名称之音在指“书读通了,谓之‘亨读’,所以红豆就在《周南》、《召南》诗国中生长出来的”,‘此物最相思’是《系辞传》的领悟吗,是的,因为《系辞传》让唐诗推陈出新。

是唐诗的第一推手。曾参曰“传不习乎”,在方法论而言,具体指《系辞上下传》、《象传》、《彖传》、《杂卦传》《乾坤文言》等,《十翼》确系孔子亲自所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97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