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第1张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秀。 >

新朝 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

东汉是汉文化发展的一个繁荣期,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使北匈奴西迁,同时佛教也在此期间传入,道教也于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扩张,门阀士族形成,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鲜卑人占据漠北,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57年)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西汉高祖九世孙,字文叔,南阳蔡阳人。父刘钦曾任济阳、南顿县令,母樊娴都。

        西汉灭亡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乘机起兵,加入绿林军。在昆阳大战中,他率骑突围求援,打败了王莽的主力军。这是推翻王莽政权关键性的一战.刘秀从此声威大震。他到河北一带活动,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了官僚、地主的支持,又镇压并收编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公元25年.刘秀称帝,国号仍为汉,定都洛阳,年号建武,史称后汉、东汉。

        刘秀当上了皇帝,但国家仍处在动乱之中。他废除王莽的苛政,让人民休养生息。他又调集军队,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复归统一。刘秀在位期间,比较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兔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他裁并了400多个县,精简官吏。在统一天下后,他就基本上不再用兵,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刘秀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继续削弱相权,把决策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为核心的“台阁”手中。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在历史上是十分成功的一次,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在位33年,葬于原陵。庙号为世祖,谥光武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86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