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

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拼音是jiàn yì yǒng wéi。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则老伯伯见义勇为的新闻。

笔画:

近义词:

袖手旁观的意思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译文】:不擅长砍削的人(砍削的时候)一定会指头流血,头上冒汗,而技术高超的工匠只能在一旁观看,收缩在袖子里面。

【示例】:倘若事情发生时,大家仅是袖手旁观,事情也解决不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至少需要下列四项法律要件: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86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