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第1张

萤火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外形

身子长而扁平,头部小,两眼的上方长有一对触角,触角呈锯齿状。营火虫通常是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腹部有发光器,所发光为黄绿色。

二,栖息环境

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

三,食物

以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为食。

四,生长习性

营火虫通常在四月出来活动,五月化蛹,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变成成虫,成虫则在六月产卵。荧火虫在卵、幼虫,成虫和蛹各阶段都会发光。成熟的营火虫不进食,进入繁殖期,主要任务就是交配产下后代。

五,分布区域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1、萤火虫的外形:该科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11节,锯齿状,雄性为栉齿状或扇状。上颚弯曲,贯穿有沟。

雄虫—般有鞘翅,盖住腹部和后翅。雌虫常无翅,但黄萤属雌、雄均有翅。鞘翅表面密布细短毛,鞘翅缘折基部宽。前足基节圆锥形,有亚基节;中足基节圆筒状,两基节左右接近;后足基节横阔形。足细长,无特殊膨大的部分,跗节5节。腹部7~8节,第6、7节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幼虫褐色,长而扁平,前后两端尖细,体节明显,头小足发达。腹部第8节有发光器。

2、萤火虫的特点:萤火虫是食肉类生物,幼虫阶段主要吃蜗牛、田螺和贝类;萤火虫的幼虫时期长达一年,直到长出翅膀成为成虫。成虫阶段的萤火虫忙于交配、产卵,只能存活一个星期左右。这段时间,它们就不再猎食,仅仅是喝点露水或采些花蜜,直到活活饿死。

萤火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

水栖萤火虫的幼虫吃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动物,萤火虫成虫多数种类只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

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一般说来,多数种类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而且大多在晚上20点、21点停止活动。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70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