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儿?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儿?,第1张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下一句是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出处:明代 李渔《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注解:“天对地,雨对风”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称为“一字对”。“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地”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两者正好相对。

“雨”是一种自然气象,与它相对的必须也是自然气象,因此对“云”、对“霜”、对“雾”、对“雪”都行。这里以“风”相对,是因为要押“一东韵”。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两个字对两个字,称为“两字对”。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全属于同一类事物,用的都是近义词,所以它们属于“正对”。

扩展资料

《笠翁对韵》赏析: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不是歌曲,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一位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对韵》的上平声十五部的第一部东部,全原如下: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译文如下:

天与地相对,雨跟风相对。大陆与长风相对,山上的花与海中的树相对,烈日与苍穹相对。雷声隐隐作响,大雾朦朦胧胧,太阳之下与天空之中相对。风很大秋月洁白无瑕,雨停之后晚霞一片赤红,牛郎织女两颗星在银河左右,参星和商星在北斗的东西,十月份的边塞寒风凛冽,吓坏戍守的卫士,三月份的江上,漫天大雪让渔夫感到寒冷。

作品赏析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作者名叫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下一句是: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出自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

1,该句出自明末清初的《笠翁对韵》,具体原文如下: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2,《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字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笠翁对韵是没有译文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教如何对偶的,译了就不是对偶了,所以不能译成现代文。实际上,笠翁对韵是在讲一般的对偶法则,不过只是一些范例而已,如“天对地,雨对风”只是讲天可以与地相对,雨可以与风相对,并不是绝对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也不好译成现代文。实际上,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等对仗范文)的出现,只是让孩子形成一些对仗的基本感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让小孩学习这个,也只是让孩子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从这点上来说,将这些韵律美破坏,而追求毫无意义的现代译文,是很得不偿失的。

3,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28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