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第1张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x10(-27)千克。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和所占的原子的摩尔分数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只是式中ma,mb,mc…表示各同位素的质量数。

含义

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重要的自然常数。两个世纪以来,标准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皆为先进国家所贡献。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中国科学院肖应凯合作用质谱法精密地测定了铟(In)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于1991年8月汉堡会议上确定为新的标准相对原子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具体如图: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

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7e⁻²⁷kg。

扩展资料: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ne。

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

一种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式量),但请注意:只有当该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才符合本规律。

公式:

由“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推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注释:

①:质量

②:碳原子元素符号

③: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且质子的质量大约为碳原子质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能作为计算公式)。

符号:  概念与元素氩(Ar)不能混淆。

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54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