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会下雨?

冬天为什么会下雨?,第1张

因为冬天温度低,湿度大,江、河、湖、海受到太阳照射,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又变作小水滴,最后变成云。组成云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受到下边气流的顶托,上升的气流也在不断把水汽众下面输送到云里来。云里的小水滴、小冰晶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体积会增大。云下层的水滴慢慢变大,云彩上层的冰晶体积增大以后,掉到云彩层下部的水滴之间,水滴会越来越大。当这些水滴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下雨了。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

雨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O℃时,便是雨。

地面的水(海水、河水、湖水、江水等等)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汽升腾至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较地面要低很多,有时甚至于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温的环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云就是由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云层中的这些小水滴受空气运动的带动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大。逐渐不断变大的水滴又由于低温的作用而结冰形成小冰珠(实际就是雪),小冰珠又互相碰撞或其外表不断凝聚空中的水蒸汽,使自己的体积不断增大,过大的冰珠由于过重,使上升气流也无法支持而向地面坠落,在坠落中冰珠由于空气磨擦而升温及地面夏季的高温作用渐渐融化成水滴--雨滴;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落到地面的稍小一点的可以来得及融化就成了雨,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只能仍是冰雹。在空中漂浮的看似柔如棉花的云朵里的气流始终是处于剧烈运动之中,这样剧烈运动促使云层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犹如白蘑菇的浓厚云层(夏日多常见的一种云层)。由于这种云层所处位置很高的极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形成的冰球也就越大,落到地面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所以夏季多降冰雹。

冬季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落下的冰雪也无法在中途融化成雨,所以冬天只会下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51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