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筷?

什么是公筷?,第1张

1、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公筷公勺架是指专用于放置公筷公勺的支撑物。使用公筷,并不是防范他人的表现,而是保护他人的表现。

2、先用公筷(或公勺)夹取所想要的菜肴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后把公筷放回原处,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取刚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肴慢慢品尝。但要注意,公筷的标志要明显,以便于区别。先用公筷夹取所想要的菜肴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后把公筷放回原处,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取刚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肴慢慢品尝。

使用公筷有什么好处

在中国,饭桌是圆的,人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吃饭,这样可以让饭桌上的气氛更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而和亲朋好友一起聚餐时,互相为对方夹菜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

在夹菜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口水进行了传递,这样,细菌也在筷子的传递间进行了传递。而很多疾病,都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的,比如乙肝病毒、感冒病毒。所以使用公筷可以很好地防止疾病的传播。使用公筷还可以减少浪费现象。当一大家子人出去吃饭,或是婚宴、生日聚会时,有些人为了好面子而点许多菜,最终导致吃不完。而又因为餐桌上大家的筷子都夹过各个菜品,所以有些人觉得不卫生,不愿意打包,导致很多食物被浪费。

如果使用公筷,不仅让有洁癖的人可以在这种多人聚会上吃的更加舒心,也能让人放心地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走,避免了粮食浪费。要把使用公筷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养成习惯。作为餐桌上的一种文化,公筷既不会破坏氛围,也让每一个入口的食物更加干净卫生,值得被推广使用。

公筷指的是专门用来夹菜的筷子,通常为白色,每个人配备一双,只能在夹菜的时候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机会,无论是为了卫生还是弘扬中国文化,都应该鼓励使用公筷和公勺。

筷子的起源在哪里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一般有竹子、木头、骨、陶瓷、塑料等材质。

筷子的历史十分悠久,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中国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出土的铜筷子。

筷子在先秦时期称为“梜”,明代才开始称为“筷”,目前使用筷子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等。

1、公筷一般指专用来夹菜的筷子,一般为白色,每人配备一双,只可在夹菜时拿来使用。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

2、公筷常常和分餐制、合餐制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分餐”而食。宋高宗赵构曾是使用公筷的代表人物,但是宋代以后,共餐制开始取代分餐制,及至明清时期,共餐制已经彻底取代了分餐制。在“甲肝”“非典”等疫情影响下,虽然使用公筷公勺曾一度复苏,但是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在强大文化的惯性作用下, 民众公筷公勺意识又逐渐淡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44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