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是指哪几个三国鼎立是指哪三个国家

三国鼎立是指哪几个三国鼎立是指哪三个国家,第1张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2、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三足鼎立是魏、蜀、吴三国。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东部)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鼎立的三国分别指的是曹丕于220年建立并定都于洛阳的魏国,221年经刘备之手定都于成都的蜀汉,以及229年为孙权所建,都城为建邺的吴国。东汉末年,朝廷的衰败致使诸多势力纷纷开始相互攻伐,从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三股实力较为强大的势力逐渐脱颖而出,于是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天下局势。

曹魏

曹魏是三国时期建立最早的一个割据政权,其建立者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趁军阀割据混战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之后他又借“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手段到处讨伐诸侯,其势力范围因此扩大至中原、陇西一带。之后在220年的时候曹操因病逝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而曹丕在成为魏王之后不久便借由曹操生前所积攒的势力代汉称帝,并定都于洛阳。

蜀汉

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是刘备,此人在军阀混战之时四处辗转,征战。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将荆州、西川、汉中等地收入囊中。其中在攻取汉中并将汉中军阀马超收为己用之后,刘备方的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等到了221年,刘备正式在成都称帝。因为刘备一直以来都以汉室后人自称,是以他将自身所建政权的国号定为“汉”。由于该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都城设于成都,是以世人大都称呼它为“蜀汉”。

东吴

吴国这个政权是孙权于229年建立的,因此它也称“孙吴”。孙权在曹魏建立之后曾一度依附于曹魏,后于222年的时候宣布独立。待229年,孙权进一步称帝并建立吴国。由于吴国的势力范围地处三国东侧,是以该政权也被叫做“东吴”。东吴在建立之初,其都城最先是设于武昌,不过没过多久便迁都至建邺,即今南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15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