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杂的原材料都是牛的下脚料,在以前,都是穷人家用来补充营养的肉类。在上世纪80、90年代,地摊、小推车等个体户开始出现。
那时一波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人,开始了推着小推车卖牛杂的生意。据说,当时新鲜劏下的牛下水只要4毛钱一斤,但是烹饪好的牛肚却可以卖到2元一串,可以随处游动的牛杂小推车不需要铺租,看起来是一桩很好赚的买卖。
牛杂,又称“牛杂碎”,是牛内脏的统称,是发源于老广州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牛杂就是牛身上的一些零碎的器官,例如牛肝、牛肚、牛鼻等等,这些统称为牛杂。但是一般人知道的牛杂也就是停留在这些表面之上了,其他关于牛杂的一些方面,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同时很多人也是不愿意去了解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牛杂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食物,需要考虑的只是吃法的问题。
据说,上古一位大王在先农坛亲耕祭祀农神时,突然天降大雨,大王看到当地百姓饥馑,立即下令屠宰亲耕的牛,将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叶、牛肠、萝卜等放入锅中。百姓食后醇正鲜美,味道甚好,至此流传下来。
牛杂
相传在我祖辈时,一年正值隆冬之际,气候颇寒。时有亲朋好友来访,逢炊之际,于是提刀选牛杂,放料下汤锅,做牛杂来款待亲朋,一时缕缕香味飘往巷外,适逢村中的一个长者经过,顺香寻味走进了屋子。
一进屋,只见屋内土锅里牛杂浓汁腾滚,满屋飘香,大家夹着牛杂蘸着酱料吃得好不欢畅。长者盯住土锅垂涎欲滴大声说:缘味乃至,实不由己;满锅汹涌,实乃汹涌牛杂也!说罢便入席夹起牛杂猛吃,把大伙乐得哈哈大笑起来。于是汹涌牛杂之事就在十里八村传开了。
牛杂是牛内脏的统称,主要包括包括牛腩、牛胃、牛心、牛肝、牛肾、牛肺、牛沙瓜等等。牛肚,牛的腹部叫牛腩而非牛肚,而平时所说的牛肚,其实系指牛胃。
由于牛系反刍动物,牛胃有四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四个部份滋味各具特色,软腍、香滑、爽脆、烟韧。
牛杂怎么处理
1、牛杂的清洗方法:将牛肚、牛肠、牛肺分开切小片,然后分开清洗,清洗到水不浑浊,然后将牛肚、牛肠、牛肺混合一起放进锅中加老姜和陈皮煮20分钟左右去腥。
2、把冲洗干净的牛大肠放在淡盐醋混合溶液中浸泡片刻,再将其放入淘米水中泡一会儿,其间搓洗2~3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把牛大肠翻过来,冲洗净表面的脏物,泡入酸菜水,搓洗两次,其腥臭味便可基本消除。
3、先将牛大肠翻过来,用清水把表面的污物冲洗掉;把牛大肠放入盆中,加入食盐100克、玉米面100克、食醋30克,搓洗15分钟,其间用清水冲洗2遍,烧一锅开水,水开后放入洗好的牛大肠焯水,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