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如何称呼皇上的儿子

在唐朝如何称呼皇上的儿子,第1张

在唐代称呼皇上的儿子一般几种情况:

1.如果对方是皇帝的继承人,一般称呼为“太子“或者“太子殿下。”如《唐会要·储君·废太子瑛》:“太子天下之本也,动之则摇人心。且太子之在东宫,未闻大恶。“

2.如果对方的皇帝的其他儿子,一般情况下称呼为“王““某王殿下“。宋高承《事物纪原·公式姓讳·殿下》:“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汉之前未闻。“

扩展资料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

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称为太子,其他儿子被称为王爷。王爷的老婆被称为王妃。

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扩展资料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见下),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册封者与皇帝关系的不同,与太子类似的的称谓有“太孙“、”太叔“、”太弟”等。太子多为皇帝的儿子,少数为皇帝的侄子或养子。元代不谙中原礼法,闹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话。

在金元时代,并非继承人的皇子有时也会被称为“太子”,如“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这是民间俗称,并非制度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73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