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什么是反思性教学,第1张

什么才是反思性教学?

我们通常认为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但事实并不如此,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反思性教学会使有害于学生的实践行为得到强化甚至合法化,会因损坏学生的利益而成为一种坏的教学。因而,如果把反思性教学局限于技术的维度,从来没有对指导自己工作的目标和价值、对教学的背景提出过怀疑,或者从未检验过自己的教学假设,那么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因此,云南师范大学的吴敏利老师在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后后指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并让自己的内隐理论得到外化和修正,以及不断发展,同时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

1、写成功之处

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教学反思《反思技能二: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面对新的课标,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充当的不同的.角色:既是学生的教练员,又是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教师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合理性,为新的教学实践提供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是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变革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意识;以“终生学习”的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素质结构。要遵循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任意扩展而偏离学生的实际,往往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根据高中阶段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三个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并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倾向;

(3)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会发现前两个目标基本上能达到,但第三个目标,却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教学目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显然超出了教学要求,于是就要及时进行调整:

(1)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修饰语、修辞的巧妙运用等);

(2)情感目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过“反思——调整”,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71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