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性文字的三个特点

抒情性文字的三个特点,第1张

抒情性文字的三个特点: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

抒情性的文字,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的文字。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古人说“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汉代的《毛诗序》强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类似的说法都表明这一点。所以,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而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即情绪舞),这些舞蹈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情节或事件,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震撼观众的心灵。例如50年代著名的《红绸舞》和《花鼓舞》,就是通过男女演员手持飞舞的红绸或变化多端的击鼓舞姿,直接抒发出喜悦兴奋的时代情感。即使对于情节舞和舞剧这样一些舞蹈作品来讲,虽然它们离不开一定的事件或情节,但它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去叙述或描绘这些事件,而是利用这些事件或情节作为基础,来塑造舞蹈形象,烘托环境氛围,最终仍然是为了表现情感情绪和传达审美理想。

屈原列传》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以及他对《离骚》其诗、屈原其人的评价时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其人其文,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曲尽其妙。

二、作品中人物的即景作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荆轲刺秦王》,写荆轲入秦行刺,燕太子为他送行的情景时说: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42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