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谈判共经历了几次困境

多哈谈判共经历了几次困境,第1张

2001年11月,WTO启动了这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人们称之为“多哈发展议程”(DohaDevelopmentAgenda,DDA),简称“多哈回合”。多哈回合谈判确定了9个谈判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新加坡议题”以及贸易与发展问题,这是到目前为止目标最宏伟、参与方最多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但多哈回合谈判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屡陷困境。多哈回合谈判至今经历了几次大的起落,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9月。根据DDA,在总理事会授权下负责监督谈判工作的“贸易谈判委员会”于2002年2月1日召开首次会议,设立相应的谈判机制,各项谈判正式启动。此后的近两年中,由于各成员在利益要求上存在严重分歧,谈判进展缓慢。2003年9月,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了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希望谈判能在此前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会上就主要谈判议题确立总体框架,以期推动第二阶段的谈判。但由于各方固守立场,分歧难以缩小,会议未能取得预期结果,坎昆会议的挫折使2005年前如期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计划成为泡影。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5年12月。坎昆会议后,各成员方仍致力于恢复和推动谈判,将许多棘手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着眼于制定一份框架协议,以确定今后谈判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方向。2004年8月1日,在日内瓦WTO总理事会上各方达成《多哈发展议程框架协议》,将原新加坡议题的3项(即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的互动作用和政府采购透明度)剔除出多哈回合,多哈谈判取得阶段性突破。2005年12月在中国香港举行了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由于各方特别是欧美在农业问题上仍固执已见,分歧难以弥合,但会议最终通过《香港宣言》,在农业出口补贴和棉花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2月。香港会议后,根据谈判计划,各方应在2006年4月30日前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但是由于各方缺乏妥协,谈判进展依然缓慢。因此,WTO决定将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重新限定在6月底,以便留出时间从7月份开始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等其他关键议题展开谈判。2006年7月23日,WTO的6个关键成员的贸易部长为打破僵局进行部长级会谈,因分歧严重而破裂,7月24日,WTO总干事拉米无奈地宣布,无限期“中止”多哈回合谈判。

第四阶段:2007年1月-2008年7月。2007年1月27日,24个世贸组织成员的部长级官员在达沃斯会晤,承诺尽快全面重启2006年7月中止的多哈回合谈判,1月31日,WTO同意全面恢复多哈回合各个议题的谈判。7月17日农业谈判主席在前期谈判基础上散发了经修订的农业模式草案。但是,其后的谈判特别是在农产品问题上各国互不妥协,导致2007年9月谈判陷入僵局。此后国际各界纷纷表示要尽快恢复谈判。2007年9月-2008年1月,各方就农业问题展开密集谈判,2008年2、5、7月农业谈判主席分别散发已经反复修订的农业模式草案。2008年7月21-29日,在日内瓦的小型部长会议上,部长们通过极其艰苦的谈判,就20个议题中的18个达成了协议,但最后却在第19个议题(即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条款)上谈判破裂。这一次谈判破裂,给脆弱的多边贸易体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五阶段:2008年8月一现在。多哈回合历经7年多的艰苦谈判,除涉及核心利益平衡的农业和NAMA外,其他各项议题仍取得相当的进展,WTO主要成员都纷纷表示各方让步,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但至目前还没有新的成果出现。

多哈回合谈判的宗旨是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削减贸易壁垒,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谈判包括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规则谈判、争端解决、知识产权、贸易与发展以及贸易与环境等8个主要议题。谈判的关键是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主要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及降低工业品进口关税三个部分。

多哈回合是世贸组织主持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此前,在世贸组织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已举行过8轮多边贸易谈判。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WTO的谈判领域不断丰富,涉及了21世纪国际经贸的诸多新领域。2002年初全面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范围包括8大议题,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规则谈判、贸易与发展、争端解决、知识产权、贸易与环境问题。由这些议题可以看出,WTO的国际代表性正在不断加强,其成员结构深刻变化,其管辖的范围更是空前广泛——WTO已突破了其名称所涵盖的范围,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组织”。

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之一,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律框架,第二部分是各WTO成员的服务贸易承诺表(又称减让表)。服务贸易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基础电信、海运服务、专家服务、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谈判与农业谈判、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并称为多哈回合的三大市场准入谈判。2002年初启动多哈回合时,部长宣言重申了各成员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业提供进行管理和制定新规则的权利。

服务贸易谈判涉及范围包括163个行业。欧盟要求发展中成员开放139个行业,而发展中成员只愿意开放93个行业。

在2005年12月举行的WTO香港部长级会议上,成员们一致同意将诸边方法作为对传统双边“要价-出价”谈判模式的补充。通过明确告知一方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在某一部门的最小市场准入要求,这些诸边要价旨在加速服务贸易谈判的进展步伐。

17个特定领域的要价包括:通信、金融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分销服务、快递服务、能源服务、环境服务、法律服务、建筑、建筑/工程服务、视听服务以及教育,其它的诸边要价包括运输服务、海运服务、农业服务以及后勤服务等。

一些收到要价的国家已经初步表明了其在多哈回合其它谈判结果落实的情形下他们可以做出的让步,这些国家已经初步表明了禁区可能在哪儿,以及在什么地方留有变通余地。

根据香港会议达成的时间表,成员们将在10月底提交他们的服务承诺减让表最终草案。而2006年6月底WTO成员应该提交他们有关市场准入的第二次也是最终出价。

贸易与发展

贸易与发展议题包括:小经济体、贸易债务和金融、贸易与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最不发达国家,以及特殊与差别待遇(S&D)。

多哈回合也被称为发展回合,寓意这一回合谈判要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切实的利益。在香港会议难以就关键议题实现突破的情况下,各成员就发展议题形成了共识。

香港会议部长宣言称,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同意,2008年前向所有最不发达国家的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各成员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供市场准入,包括制定简化和透明的原产地规则,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宣言》也指出,实施这一措施有困难的国家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的至少97%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不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其敏感农产品市场,如美国的纺织品和日本的大米。

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立场是:中国支持多哈回合达成一个平衡的协议,但所谓平衡不是发达国家各自在谈判中有得有失的自我平衡,必须是有助于发展成员的全面平衡。中国坚决反对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进行分类。

规则谈判

规则谈判是多哈回合中的一个谈判领域,主要涉及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渔业补贴和区域贸易协定等现有协定条款的审查和修订。

对WTO已经运行的有关贸易救济措施进行谈判,是各种经济发展状态成员相互妥协的产物。启动规则议题的谈判,反映了各利益方在贸易进一步自由化趋势下寻求利益平衡的愿望。

按照原定的时间表,规则议题的谈判于2003年坎昆会议进行了评估,并将于2005年1月1日结束谈判,但最新的非正式预测是,将推迟至2006年底才能达成作为“一揽子承诺”中的组成协议。

在刚刚结束的多哈回合香港部长会议上,WTO总干事拉米提交的《多哈工作计划:部长宣言》中附件D有关规则谈判的表述比较原则,有关反倾销谈判的框架内容有:程序和实施措施的公正、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应特别“澄清和完善”倾销、损害及其因果关系的确定;以及反倾销措施的水平、范围和期限,包括税率计算、期中和新出口商复审、日落复审和反规避程序等。

中国是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最大受害者,支持进一步澄清和改进反倾销等规则方面的现有纪律。要有效防止滥用反倾销措施、加强透明度。反对某些发达国家新保护主义的倾向。

争端解决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解决成员在WTO协议项下各种贸易争端的非司法性解决程序和准司法性解决程序的结合。该机制有其所遵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专门的裁判机构以及保证各项建议和裁决能够顺利执行的规定。WTO逐步建立起一套统一适用、方式多元、滚动推进的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被誉为“WTO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仍有许多需要澄清和改进的地方。作为多哈回合的议题之一,目前有关争端解决机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八个方面:(1)专家组应为常设机构还是临时机构;(2)上诉机构可否将案件发回重审;(3)是否需要公开听证会和书面陈述;(4)是否需要接受“法庭之友”的陈述;(5)货币补偿是否可行;(6)如何加强报复能力;(7)败诉方是否应当承担诉讼费用;(8)DSU第21条第5款与第21条的适用顺序该如何确定。

知识产权

多哈回合中的知识产权议题包括:公众健康问题;葡萄酒和烈酒地理标识的通知和注册的谈判;审查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及对传统知识和民俗的保护;寻求医药行业强制性执照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5年12月,WTO就知识产权协定做出两项决定,一是延长最不发达国家适用知识产权协定的过渡期,二是修改知识产权协定,允许缺乏药品生产能力的国家从其他国家进口仿制药品。这两项决定被认为是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

但有专家认为,对最不发达国家来说,这两个决定实际意义不大。第一个决定中含有“维持现状”义务,要求最不发达国家承诺维持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得随意降低。第二个决定是基于2003年WTO的一项临时决定,该决定迄今未被任何成员引用过,而引用该决定的条件非常苛刻。专家呼吁各成员在国内批准该决定前,应测试其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

目前,该议题的最新进展是,在香港会议《多哈工作计划部长宣言》中提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根据多哈《与实施有关的问题和关注的决定》第11段第1项及总理事会2004年8月1日通过的决定第1段h项所做的工作,并指示该理事会继续审查GATT 1994第23条第1款(b)项和(c)项规定类型的起诉的范围和模式,并向下届部长级会议提出建议。各方同意在此期间各成员将不根据TRIPS协定提出此类起诉。

贸易便利化

按照WTO的表述,贸易便利化指简化和统一国际贸易程序。贸易程序是指在提交、通报和处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流动所需的数据时所涉及的活动、惯例和手续。其通常涉及海关程序、国际运输、贸易保险和支付以及过境时必须履行的正式程序和手续。

WTO没有专门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协议和协定,有关贸易便利化的条款只是分散在几个协定中,如《海关估价协定》、《原产地规则协定》、《进口许可程序协定》、《装运前检验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以及《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定》中均涉及了贸易便利化问题。

2003年9月,在坎昆召开的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新加坡议题”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由于分歧严重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在“新加坡议题”上,贸易便利化成为唯一在各方取得一定共识的议题。2004年8月1日,在框架协议中,各方对“新加坡议题”采取了分割的办法,仅保留了与贸易联系最紧密的贸易便利化议题,明确决定正式启动对该议题的谈判,并就谈判模式达成了一致。

由于各成员方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各方在贸易便利化议题上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分歧体现在谈判的发起、形式以及是否达成约束性的多边规则等方面。总体来看,发达成员(美、欧、日、瑞、加等国)对该议题的谈判态度积极,表示支持谈判约束性规则。部分发展中成员态度较为谨慎,担心谈判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发展中成员普遍强调他们对执行《贸易便利化协议》的潜在费用的关切,希望改善和简化海关程序。另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在谈判中解决,即通过WTO争端解决程序,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协议的有效性。

(本文由本刊记者崔怡根据相关内容整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04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