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如何分公母

知了如何分公母,第1张

知了能从声音分公母。公知了腹下有鼓膜和发声器,因此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而母知了虽然也有发声器,但不会发出声音。因此能发出声音的是公知了,不能发出声音的是母知了。公知了通过发出的声音寻找异性的信号,母知了听到后就会闻声前来,到它的身边交尾,交尾后母知了会在树枝上产卵,繁殖后代。

分辨雌雄知了主要从知了的外型和鸣叫上分辨。身体比较长,尾巴是尖的是公知了,身体比较短而且是圆的而肚子上长有一根“针”似的产卵器是母知了。会鸣叫的是公知了,而母知了是不会叫的。

公知了的身体比较长,尾巴是尖的;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所以其鸣声特殊洪亮。并且能轮流畅用各种不用的音调激昂高歌。而“唱歌”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母蝉交配。母蝉的身体较短而且比较圆,尾巴是椭圆的。而且母蝉它不会“唱歌”。母蝉的肚子上面有一要类似“针”的东西,其实那就是母蝉的产卵器。它会把蝉卵产在树枝上。

扩展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刚毛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第10腹节形成肛门;雌蝉第10腹节形成产卵管,且较为膨大。幼虫生活在土中,末龄幼虫多为棕色,与成虫相似。螽蝉科有两个种类,俗称为毛蝉。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蝉也有不同的,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主要从是否会鸣叫来分别,会鸣叫的是雄蝉,不会鸣叫的是雌蝉

雄蝉的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

雌蝉的第1、第2腹节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雌蝉的第10腹节形成产卵管,用来产卵,雄蝉通过鸣叫来吸引雌蝉。

扩展资料

雄蝉鸣叫的原理

雄蝉的声音是由第一、二腹节内的发生机的收缩运动,分别牵动两侧发生膜受迫振动而发出,盖在发声膜上方的背瓣和所形成的鼓室以及腹部两块左右对称的腹瓣和下面的左右腹室,都有调音和扩音功能,腹室内壁的上半部为近似白色的皱褶膜,下半部为内倾而近似半透明的听膜,透亮如镜,故称“镜膜”。

雄蝉的褶膜、镜膜和腹壁膜是接受声波的听膜,又是鸣声的辐射膜,相当于我们使用的单卡录音机,它是两用的,既可以录音,又可以放音.单卡录音机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功能,录音时不能放音,放音也不能录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蝉(蝉科昆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30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 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