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忠烈什么意思

一门忠烈什么意思,第1张

指一家人或一族人都为国效忠,英勇抗敌,为保家卫国和人民而牺牲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冯毅之同志,以及他的父亲、妹妹、妻子、长女、次女、小女一家六口在马鞍山保卫战中为国捐躯,为褒扬一家六英烈,赠送“一门忠烈”匾额。

一门忠烈纪念馆

一门忠烈纪念馆位于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2002年,为纪念抗战时期担任四县办事处主任冯毅之同志的一家人修建。1942年他的父亲、时任益都县参议长的冯旭臣先生,妹妹冯文秀,妻子孙玉兰及长女新年、次女芦桥、小女平洋等一家六口在马鞍山保卫战中为国捐躯。一门忠烈纪念馆建于冯毅之老宅,门口悬挂着山东省省委所赠的“一门忠烈”匾,馆内陈列了冯毅之生前所用之物,展出了有关抗日图片500多幅,再现了马鞍山战役中一门忠烈浴血抗战的壮烈事迹。

老弱病残三十余人 顽强对抗两千日伪

冯旭臣早年曾是长秋乡乡长,他捐资助学,扶困济贫,三子一女都加入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抗战爆发后,冯旭臣举家投入抗日活动当中。1942年,日伪军开始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大扫荡,老人带着女儿、儿媳和三个孙女转移到了博山县口头镇东马鞍山上。马鞍山地势险要,是安置老弱伤残的小后方,当时在山上的共有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战家属三十余人。

由于一个汉奸假称马鞍山上有我军的指挥部和兵工厂等军事设施,日伪军调集了两千多人包围了马鞍山,甚至还调集了数架飞机轮番轰炸,十多门迫击炮和几十挺机枪进行正面进攻。山上三十余人依托险要地势和防御工事英勇还击。在转移时,冯旭臣的儿媳孙玉兰和孙女身亡。在第二天傍晚,敌人攻上两峰之间的山鞍部,英勇的军民固守两峰,誓死不投降。弹药用尽,便用石头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山上的将士几乎全部英勇牺牲了。冯旭臣率家人运石作弹,英勇杀敌,中弹牺牲,女儿文秀跳崖捐躯。这次战斗坚持了两天一夜,毙伤敌人100多人。敌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也在战斗中丧命。

赠送“一门忠烈”匾额 褒扬一家六英烈

1945年,鲁中参议会和行政公署为表彰冯旭臣及子女媳孙殉国,赠给冯家“一门忠烈”的门匾(1984年冯毅之同志将其献给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1946年,由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民众自发组织,对马鞍山烈士重新安葬。冯旭臣一家烈士迁葬故乡长秋村,建碑纪念。2002年7月,根据冯毅之遗愿,一门忠烈纪念馆在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冯毅之老宅落成。

杨门女将最后的结局非常惨,七死一伤。

传说中的杨门女将

提起宋朝我们会想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会想到宋朝的委曲求全,会想到重文轻武,更会想到杨家将,而提到杨家将不得不说的就是杨门女将。一门忠烈,巾帼英雄。杨门女将一共22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佘赛花为首的杨门的女儿和媳妇们,也就是我们传统说法中的杨门八将。

杨门女将之所以赫赫有名不仅仅因为她们出身于将门世家,更重要的是她们每个人心中的大义。

虽未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

杨门八将,佘赛花作为杨门的当家女主人,她的丈夫,儿子,孙子都死在战场上,她自己在国家无帅,外地入侵的时候,不顾自己百岁高龄,披袍挂帅,她视死如归,临走前为自己和所有女将准备了棺木。这种风姿虽未女儿身,心却比男儿更烈。佘赛花是杨门女将中结局最好的,在战事平息以后隐居山林,平安终老。

其他的七个杨门女将虽然身份不同,但是最后都是战死沙场。其中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孟金榜,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如果说杨四郎的妻子肯定很多人都会非常熟悉了。

孟金榜是杨四郎的发妻,有“神力孟四娘”之称,她是杨四郎明媒正娶的妻子,婚后不久,杨家将出征讨辽,杨四郎被俘,娶了辽国公主,后来公主更是为杨四郎生下长子。

对于一个将门出身的人来说,丈夫背叛家国,贪生怕死,不可谓不是耻辱,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丈夫另娶他人,背叛爱情,不可谓不是伤心事。但是孟金榜没有消沉,怨天尤人,而是拿起刀枪奔赴一线,最后马革裹尸。

综上所述,杨门女将最后除了佘赛花以外无一人生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26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 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