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第1张

中秋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 中秋节节日由来、节日的风俗

中秋节前的习俗及其现在的演变: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夜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玩灯笼、赏桂花、喝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和南方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幸福的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来祭月和馈赠亲友。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之夜的美味。

直到现在,关于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是嫦娥奔月。公开资料显示,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但并未成为一种习惯。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吟咏月亮的诗。直到宋代,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以赏月为中心的民间节日。《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前,各铺新酒,贵家饰亭,民争酒楼戏月,且戏千里,戏坐至天明。”可见宋代的中秋之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络绎不绝的游人为月亮嬉戏。

自周朝以来,对月亮的崇拜仪式一直在变化。此前有一种说法,古代文人习惯中秋赏月,写诗惜人;普通人与家人团聚,分享“团圆饼”,并有“拜月”的习俗。萧方说,拜月是对月神的崇拜活动,这种活动在宋代以后开始流行。一般来说,拜月的仪式是在8月15日晚上,在家里或户外设立露娜牌位,在上面摆放水果和月饼等供品,然后人们进行崇拜,祈求露娜的保佑。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在古代,有秋分和月亮(拜月)的活动,所以它被称为“月亮和月亮节”或“拜月节”。因为这个节日在八月十五日,所以被称为“八月节”和“八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展开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中秋节是完整的,象征着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满月,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聚,所以也叫“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生日”。中秋节,各种水果成熟上市,因为被称为“水果节”。侗族人称之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之为“胞衣节”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8551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3
下一篇 2022-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