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第1张

古代事件发生在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牺牲的季节,秋天是收获和战争的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到了秋天,各诸侯国都有饭吃了,就开始争地盘了。在古代,士兵必须穿着厚厚的盔甲,夏天太热,冬天很难移动,所以秋天是最合适的时间。况且这个时候有稳定的粮草供应,他们还可以通过打仗来掠夺别人的粮草。所以这两个季节,史官也很忙,春天记录祭祀事件,秋天记录战争事件(也是诸侯的丰功伟绩)。所以,这个时候,史称春秋!

鲁官按年、季、月、日记录当时各国报道的大事,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而言之,他将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据孔子和鲁国历史学家编纂的《春秋》,它已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载了从鲁寅公元(公元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242年的事件。因为其中记载的史实的始末大致相当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历代史家都以《春秋》为题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叙述方便,春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即周平王东移东周之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四十四年)战国前夕,共295年。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始于“王萍东迁”。他因《吕氏春秋》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革、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多姿多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向中世纪文明演变的过渡时期。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还有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元年(前475年)到秦二十六年(前221年),共发生了二百三十次战争。战争一开始,双方动不动就动员几万到几十万人。西汉末年,刘向把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材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个历史阶段被称为战国时期。

3、以公元前475年为界。春秋以前,战国以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是《史记》六国编年史的开端。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从这一年,也就是战国开始,成为一个时代的。司马光的《子同治鉴》起步较晚,始于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时周威烈王任命千韩、魏思、赵霁为诸侯,比《六国纪事》晚了73年。司马光故意拖了几十年,大概是因为他不敢加入《春秋》。事实上,从今年前后的很多大事来看,为了分期方便,司马迁在他的《六国年谱》中的建议是比较明确的,也就是说,春秋之后就是战国,不会有非春秋非战国的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104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