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什么疾病

心脏病是什么疾病,第1张

心脏就像人身体里的汽车发动机。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平均每分钟跳动70次,那么一个寿命为70岁的人,他的心脏会跳动近26亿次。一旦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通过抢救不能再次跳动,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生命结束了,这说明心脏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心脏病堪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世界上约1/3的人口死亡是由心脏病引起的,而在中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心脏病。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心脏病分为两类:心脏结构功能障碍和心脏跳动功能障碍。心脏结构性疾病包括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肌炎及其他由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脏病。

这种心脏病常表现为心脏缺氧引起的胸痛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哮喘和水肿。心脏搏动性疾病是指各种心律失常。其症状多为心慌、头晕、无力,甚至晕厥或猝死。1。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都是心肌缺氧(即供血不足或部分停止供血)引起的心脏病,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这里,我们来做一个更详细的描述。【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因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硬化。最容易引起这种疾病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生活压力大、运动不足、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高血压、肥胖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患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那么这类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概率一般比较高,尤其是55岁之前发病的,遗传因素占很大比例。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饮食、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者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不正确教育,都容易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如果重视这方面,及早关注,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调节血液中胆固醇的器官仍然先天不足。治疗这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方面要严格应用食疗。

另一方面,要使用影响胆固醇代谢的药物,进行人格干预。尽管如此,这种人在相对年轻的时候还是容易患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往往与A型行为密切相关,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容易发脾气、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的人容易患此病。

此外,体力劳动过度或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等。也是这种疾病的原因。保持舒适的心态,不给第二天带来疲劳或压力,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运动不足和过度剧烈运动都是危险因素。听从医生的建议,保持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对你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适当的散步还可以调节心律,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当然,最好的锻炼方式是坚持游泳。尼古丁会因动脉紧张而损伤内膜,并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动脉内膜。所以香烟引起心绞痛的案例不在少数。此外,尼古丁还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使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的交换。

所以,为了你的健康,请停止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和情绪紧张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五大危险因素。与没有这六种危险因素的人相比,前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0倍以上。胆固醇侵入动脉壁的力量来自血压。如果血压升高,一方面会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胆固醇是脑神经细胞膜或激素的成分,一般可以从食物中摄入,也可以从体内产生。但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超过需求,就会进入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血液中胆固醇的正常值是130,220毫克/分升。如果超过正常值,就要引起重视。对痛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痛风是由于血液中尿酸升高引起的,而尿酸升高往往受饮食或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因素。糖尿病、痛风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基于饮食疗法。因此,要抑制血糖、尿酸、血脂的升高,必须改变生活方式,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

肥胖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因素之一,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所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在医学上被称为代谢综合征,他们的平均寿命远低于正常人。2。异常心力衰竭心脏就像一个昼夜不停运转的泵,但因为心力衰竭,心脏泵的功能降低,身体所需的血液无法满足供应。

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衰竭引起的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不明原因的特发性心肌病、心包疾病从外部包围心脏、部分脉搏不规则等。所有这些心脏病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如果你有甲亢,严重贫血等。,即使你没有心脏问题,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会经常导致心力衰竭。

一旦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的阻塞部分将很快失去收缩力,引起大范围的梗死和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常表现为手脚发冷、出汗、意识模糊等。如果血液未能正常输出,积聚在肺部,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吐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状血痰。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是心慌、气短、活动受限、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等。病因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092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