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网站因发布挂靠信息被查封!等信息平台禁止发布挂靠信息

知名网站因发布挂靠信息被查封!等信息平台禁止发布挂靠信息,第1张

最近很多同行反映民用在线网络打不开。据微博官方消息,该网站因挂靠信息,正在接受住建部审查。如果信息用户仔细关注这方面,会发现各大信息平台,如58同城、88黄页、八方资源网等相关平台,都在对链接信息进行整改清理。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住建部打击号召的力度!现在挂靠渠道已经整改完毕,下一步是否会对挂靠方进行检查?我们还不知道,我们会继续关注。

工程建设专业性很强,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然而,一直以来,企业资质成为业务能力的代名词,成为投标资格的主要评价标准。这种现实的评价体系使得企业资质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因此,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亟待改革。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在进行资格改革。建筑企业资质有哪些调整?先带你过一遍!

1.2014年11月,住建部将专业承包资质从60家减少到36家。

2.2015年取消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幕墙四项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

3.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所需资质换证调整为简单换证,资质许可机关取消了对企业“资产、关键人员、技术设备”指标的考核。

4.同年,取消了施工总承包企业专项资质标准对国家工法、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考核指标的要求。对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再考核上述指标。

5.2016年10月,住建部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各类别最低等级除外)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

6.2017年4月,园林绿化资质正式取消。

7.2017年6月,住建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专项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删除对注册资本、缴纳营业税、企业经理人数、财务负责人、一级建造师、设计师、施工方法数量、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

8.2017年9月取消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一级、地质勘查资质。

9.2017年11月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培养新时代建筑业劳动者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取消建筑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

10.2018年3月8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废止《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认定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从上述一系列改革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改革的大方向,弱化企业资质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释放改革红利。

1.在市场经济下,如果仍然实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会产生哪些问题?1.以企业资质等级作为评判标准不够准确。

过去我们虽然实行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真正决定项目安全质量和项目业务能力水平的,是具体项目的个人能力和水平。

但由于资质挂靠、人员证书挂靠和流动、转包等原因。,一个企业在申请资质的时候可能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人员是挂靠的),但是实际施工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人,所以企业资质和工程安全质量已经脱钩,完全是两张皮。

2、造成建筑市场一定程度的混乱。

在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时代,企业资质等级已经成为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代名词,成为投标资格的重要评价标准,所以企业资质很容易成为一种“商品”。

没有资质或者资质低的人会花钱牵线搭桥,有资质的人会借资质牟利,这几乎成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虽然屡禁不止,但这种现象依然难以根除。

对于那些靠出借资质生存的企业,由于很少从事施工,施工能力不断被削弱,导致资质等级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但有些企业从事施工时间较长,既有成绩,又有技能。但由于缺乏资质,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被限制承接对资质要求较高的项目。企业要么去主播,要么放弃,无缘无故亏损。

3.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缺乏差异化。

我国的资质标准不仅按照专业和规模对建筑行业进行分类,还规定了专业人员的最低数量、各专业拥有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以往的工程业绩、技术实力水平等。,这是任何差别都做不到的。这就导致了通过资质审查的企业都是高度相似的,企业之间没有分化,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

比如,市政等级提升为特级,资质标准规定必须建设7类市政工程中的4类;如果一个建筑被提升为特级,那么它必须是在五类工程中的三类工程中建造的。这使得大多数建筑企业不得不无所不能。

但众所周知,无所不能的人很难做到精深专精,企业也是如此。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差异化。而这种企业间的高度相似,导致差异化和竞争性差,我国建筑企业同质化严重,行业集中度自然低,自然就形成了低、小、散的行业局面。

2.资格改革实际上是利益的再分配,取消资格必然涉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么,资格被取消或淡化,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谁呢?也就是那些什么都没有,自己不干活,或者没有能力施工,只有资质,靠借资质收管理费的企业就死定了。

对于新获得资质的企业或者之前没有资质,依赖附属项目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附属费用。对于真正有施工能力和实力的企业,价值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目前谈完全取消建筑企业资质还为时过早,但在中央决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指引下,资质已经逐渐淡化。未来可能会像欧美市场那样完全取消,但取消的前提是: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完善的保险体系。

也有可能像日本的建筑行业一样,保留资质管理模式,资质不再分类细化。暂且称之为“后资格时代”。建筑企业凭什么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在建筑行业未来的竞争中,只有培养团队、善于管理、狠抓管理的企业,才能赢得客户的口碑、市场和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005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2
下一篇 2022-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