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苏联对待自己的士兵和打仗的方式真的像《兵临城下》描述的一样吗?

二战时,苏联对待自己的士兵和打仗的方式真的像《兵临城下》描述的一样吗?,第1张

兵临城下》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其实法国人对苏联的诋毁性解读太多了。首先,苏联不是奴隶制国家。一个健康健全的士兵怎么会自杀呢?那时候人力资源也很宝贵。

其实把影视作品的情节当成历史事实是非常不理智的。导演,尤其是法国人,描述的是当年几乎席卷欧盟的苏联。只有客观,才有鬼。

纵观西方影视,可以说不遗余力地抹黑苏联和某个国家,但反面人物大多是俄罗斯人。比如我们最爱的《美国队长2》,巴基,美国队长少年时期的好朋友,被俄罗斯人洗脑,成为杀人的工具。

黑寡妇也是苏联特工训练出来的,后来,反正她加入了美国阵营。

美国队长的好朋友巴基被俄罗斯人洗脑,成了他们的杀人工具。

而黑寡妇从苏联阵营逃出来加入了神盾局。

关于苏联监督小组用机枪打死逃跑士兵的梗,出自苏联1942年第227号令。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红军总指挥部命令道:

1.前线军事委员会和前线指挥官应该:

A.坚决铲除军队中的退却情绪,严禁说可以继续东退,说无伤大雅。这些措施应该以铁腕手段实施。

B.对于那些在部队中没有上级命令就让部队撤离阵地的指挥官,必须坚决撤职,送交上级进行军事处罚。

C.在各军组织一到三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惩罚营,把因怯懦而违反纪律的各级指挥员、高级指挥员、政治委员送到这些惩罚营,放到前线比较危险的地区,让他们有机会用鲜血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2.军事委员会和集团军司令应:

A.对于那些没有军队领导的命令就让部队撤离阵地的军队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必须坚决开除,送交前线军事委员会进行军事审判。

b、在每个集团军范围内,设立3至5个装备精良的护卫队,把小分队放在纪律部队后面,命令他们处决制造恐慌者和懦夫,防止部队的恐慌撤退。这样才能帮助部队里忠诚的士兵忠于祖国。

c,在每个集团军范围内,成立5到10个立功连,把那些因为懦弱而违反纪律的士兵和士官送到这些立功连,放到每个集团军危险的前线,给他们机会用鲜血洗刷自己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3.军、师的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应当:

A.团、营的指挥员、政委,没有军长、师长的命令,擅自让部队撤退的,必须坚决撤职,没收勋章,接管指挥权,送到军委军法处。

B.给予护航部队全力帮助和支持,以整肃军纪。

这个命令要在所有的连队,骑兵,炮兵连,空中队,团,总参谋部大声念出来。

国防专员

约瑟夫·斯大林

但其实只要仔细看第一部和第二部就会发现,所谓的监督小组,其监督对象仅仅是畏寒潜逃的军官和政委,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可以随意向普通士兵开火。

至于逃离战争的士兵,他们没有像军官政委那样抓到惩罚营,而是被分配去“以罪立功”。即使主管战事,也只是负责监督,无权处决立功的士兵。

就算是这个督导组,也是在227号文件颁布三个月后悄悄废除的,因为除了打击自己军队的士气,它没有太大的用处。

这一史实在俄罗斯纪录片《卫国战争》中也有特别提及。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就连主管队也只是把开小差的士兵赶回了前线。

相反,在当时的法国和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兵临城下》的游戏。

1916年7月1日(多么悲惨的一天),萨勒尼塔纳旅整整一个连被困在无人区两天,没有食物和水,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战线或被营救,决定投降。他们被自己的大炮和机枪打死了。后来,指挥官下令处决了8名幸存者,其中4人涉嫌试图逃跑,另外4人被随机处决。

一战中,法国军队在韦尼耶攻势后就是这么做的,为的是防止不稳定的前线士兵崩溃导致兵变,而历史上最先发明指挥团队的也是法国人自己。具体可以看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000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2
下一篇 2022-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