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长江发生洪水的自然原因

论述长江发生洪水的自然原因,第1张

长江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与世界第二大河流相比,有人说尼罗河比长江长,但长江的支流岷江可以与之PK。它的径流量只有810亿立方米,而岷江达到890亿。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没有一个确定的长度。新确定的源头比长江还长,但流量只有5800亿。我们长江的万亿流量,随时可以干掉它。

长江发源于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冰川供应量最大。年洪峰(宜昌站)高达30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逊河,它没有这个气魄。

我们对抗的是什么样的河流?我们在和世界上最独特的河流(长江)战斗。正因如此,我们每年抗洪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地区的气候就像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格。他们有的坚强,有的温柔。而且我们国家是季风气候,脾气很暴躁。先说说最近梅雨期的降水情况。新安江流域降水量高达930mm,十天内还在下降。这个地区年降水量1000mm左右,但是下了几天雨,提前完成了任务。

说说日降水量。最近很多流域日降水量100 ~ 200毫米,这说明什么?去年石家庄的降水量只有420mm,一季一天,所以这种降水强度不是降水,而是从天而降的水。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世界上最强的。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相遇,海陆差异最大。冬季盛行干燥的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很少;夏天,从海上吹向陆地的海风盛行,降水很多。一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一个多月,时间非常集中,降水变率非常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我们不是季风区唯一抗击洪水的国家。前几天日本被洪水淹没,34人遇难,14人失踪。日本防灾减灾能力世界一流,30多人被冲进海里。诚然,与中国相比,日本是个小岛,河道这么短,洪峰几个小时就入海了。只能说是洪水,远非抗洪。

就我们国家来说,长江6300多公里,三峡产生的洪峰要多少天才能入海?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沿途经过武汉、九江、大同、南京、上海等地,一泻千里,与两湖产生的洪峰重叠。一波又一波,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危险。近日,湖口、武汉、南京等地发布黄色预警,部分地方水位已高于堤下。

在季风区,不仅降水变化率大,而且分布不均匀。由于北方连续干旱,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干旱的土地承载不了这么多人,被迫向江南转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口迅速增长,达到2-3亿人。原来,泄洪区被开垦成了农田,湖泊被改良成了农田。今天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们只能抗洪,保卫自己的家园。,只能是控制洪水,让洪水服从大家的安排,去束缚一条狭窄的河流。试想,1000多年前,在一个湿热、人口稀少的地方,长江大洪水与人类有关吗?一毛钱都没关系。人来了,就有洪水。

再说说欧洲。事实上,欧洲很少有河流仅仅在几年内泛滥。欧洲是海洋性气候。一年没有春夏秋冬,大致有一个季节。四季的降水分布非常均匀,所以河流不会发生大洪水。很少听说多瑙河和莱茵河有洪水。那些河流一点个性都没有,平静无波。

美国密西西比河与美国长江相比,河长、降水特征相似,同样容易受到热带风暴的袭击。它也是一条容易发洪水的河流,但它比美国的长江脾气更软。他们每年做的抗洪的事情少了很多,抗洪的报道也不多,这和美国的国力有关。美国有钱可以多建水库,洪水年可以拦更多的洪水,所以洪水少很多。

长江流域有51643座水库。水库里储存了多少水?水库总库容3606.8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99.9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65.82亿立方米,长江平均径流量数万亿元。防洪库容765.82/万= 0.076,调蓄系数0.076,总调蓄系数3606.89/万= 0.36,对水库有利。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即使大家说所有的水库都在汛期前排干了,而且都位于滞水线上,但长江有1万亿立方米的水,只有1799亿立方米的水被水库拦截,剩下的8000亿水跑进河床,自由驰骋。那么多洪水来的时候,他们每年都要和洪水做斗争。

水库的蓄洪能力由库容系数来反映。美国的库容系数达到0.66,欧洲高达0.9。吃光所有的河水。我们长江只有0.36,是黄河最好的,达到0.9以上。所以,未来只有多建水库,才能解决长江每年的防洪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洪水周期特别长。当人们把钱投入其中时,他们看不到眼前的利益。而且他们也不能保证能经受住洪水的考验,洪水来了之后还是有可能浪费水的。一座水库动辄耗资数百亿美元。让它防洪不发电。投资什么时候能收回?因此,我们的水库将承担发电和供水的功能,防洪能力将降低。

我国每年的防汛都是自然条件和国力相结合的结果。黄河治理了半个多世纪,再来一次洪水,我们就有底气了。但是,治理长江这么大的一条河,需要很长的时间。多建了水库,把水蓄起来了,就不会有年防洪了。治理好长江,任重道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960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2
下一篇 2022-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