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成本和利润

鲟鱼养殖成本和利润,第1张

鲟鱼是已知最古老的淡水鱼类之一。鲟鱼寿命长,体型大,肉质鲜美。其果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作用。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鲟鱼养殖也发展迅速。

关键词:鲟鱼养殖;现状;发展前景

一、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

1.池塘养殖。由于鲟鱼对水质比较敏感,所以池塘应尽量设在靠近清洁水源的地方,既能保证水质符合要求,又能满足取水的需要。池塘面积控制在5到10亩左右,水深一般2米。池塘底部的土壤一定要平整,有一定的通风。放养鱼苗前,应选择一定量的生石灰进行消毒。首先,应该放几个鱼苗进行测试。

池塘养殖鲟鱼时,鱼苗的重量应在100g g左右,放养前,鱼苗应在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以有效杀灭病原体。鲟鱼的放养密度必须根据鱼种规格来确定,一般控制在500至1000尾左右。如果鱼种规格较大,需要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放入池塘后,由于对食物的竞争并不激烈,需要对它们进行驯化。

由于鲟鱼对强光有一定的厌恶,所以必须在黎明或黄昏进行驯化,同时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一般来说,驯化需要5天左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鲟鱼的活动和进食情况,尽可能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期观察。为避免鲟鱼在夏季缺氧漂浮,应第一时间清理池塘内的杂物,并严格监控池塘水质。冬天池塘水要保持在2m左右,保证水面不结冰。要定期施用过磷酸钙、尿素等肥料,保证池塘浮游生物的健康生长,给鲟鱼带来充足的饲料和氧气。

2.笼养。鲟鱼网箱养殖,应将网箱置于水质好、无污染的向阳水面,水深一般控制在4至6米左右,以保持水流通畅,避免水质不良影响鲟鱼健康生长。笼的规格要严格控制,笼的四周要固定好,避免风浪的破坏。网箱底部的网眼比较密,避免漏饵。放置前一周左右将鱼苗装入网箱,保证藻类有足够的时间生长,避免鱼苗放入网箱后划伤体表。鲟鱼网箱的饲养密度一定要根据其体重来定,一般在20到80条左右。投喂鱼种后,两天后开始投喂,选用全价颗粒料。投喂初期应坚持少量多次,便于吸引食物,然后根据鲟鱼的生长体重合理调整。笼子必须有工作人员管理,每天定期检查,严格监控鲟鱼的生长情况。

3.流水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养殖方式,需要建立流动池,通常为长方形或圆形。流水池的排水系统必须设计合理,在流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交换水量大,以保证水质,减少水中的能量损失。一般来说,水产养殖在5月初放养,鲟鱼苗种尽量健康,放养前要消毒,避免无病无伤苗种。放养密度一定要根据鱼的长短来定,一般控制在10 ~ 50条/m2,放养后要做好日常管理。

二、鲟鱼养殖发展前景

1.养殖目标变成了生产鲟鱼子酱。鲟鱼子酱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国家的高档食品。近年来,全球鲟鱼渔获量逐渐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野生鲟鱼的价格已经超过600欧元/公斤。早在2006年,杭州千岛湖鲟鱼龙公司就已经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鲟鱼子酱生产线,同时建立了我们自己的鲟鱼子酱品牌,并逐渐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我国鲟鱼种浆出口的成绩,国内鲟鱼养殖市场也迅速发展。许多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开始扩大养殖规模,鲟鱼加工企业也开始申请鲟鱼籽泥加工出口许可证。可以看出,未来的鲟鱼养殖目标将逐渐向养殖鲟鱼种膏的方向发展。

2.养殖向大中型冷水体发展。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养殖和技术研究,鲟鱼养殖的技术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摆脱了对进口鱼苗的依赖,而且很多养殖场还有多余的鲟鱼鱼苗。为了生产出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产品,一些科研机构也逐渐开始在一些大中型水库放养鲟鱼。即使目前收到的实际效果不是很显著,但大多数生产者开始意识到,大水面养殖鲟鱼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生产出更接近自然的鲟鱼产品,是未来鲟鱼养殖的一个主流选择。

3.发展北方静水和土池养殖。近年来,随着大型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网箱养殖鲟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流水养殖成本比较高,所以北方一些养殖企业开始研究静水池养殖技术,尝试养殖白鲟和杂交鲟。中国北方的鲟鱼养殖在水温方面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目前只需要对大规模鱼种养殖和越冬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静水土池养殖鲟鱼一定能成为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3.发展鲟鱼养殖的建议

1.鲟鱼全雌养殖技术。全雌鲟鱼养殖可以说是当前全球鲟鱼养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通过全雌制种和早期性别歧视的手段来实现。一般来说,培育全雌鱼苗有两种方式:一是雌核发育后,外源激素诱导的伪雄鱼会与正常雌鱼交配;其次,在鱼苗性分化前期,采用激素试验、超声波、特异性蛋白检测等手段进行直接诱导。

2.放牧农业的类型。我国鲟鱼养殖实践表明,鲟鱼大水面放牧养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我国三北地区的一些大中型水库,是天然鲟鱼养殖的有效场所。在各种鲟鱼中,白鲟接近鳙鱼,是我国北方放牧养殖的首选。这种鲟鱼是20多年前引入中国的。但由于种群数量少、鱼苗价格高等因素,一直没有尝试过将其投放到水面上空,主要集中在池塘中,无法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推进大水面放牧鲟鱼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鲟鱼种群,不断提高其繁殖能力,努力开展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

3.北方池塘鱼类越冬技术。目前,黑龙江省单季鲟鱼养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如鲟鱼种的越冬技术。即使鲟鱼属于北方鱼类,可以在冰下越冬,但由于其种类多属于河流型,耗氧量远高于普通养殖鱼类,所以必须保证大规模养殖的越冬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是促进我国北方鲟鱼养殖良好发展的基本前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934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