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豫一样的主持人

和鲁豫一样的主持人,第1张

面试方法的比较

1.杨澜《聚光灯下的访谈》杨澜访谈对象从专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50%,政治人物占1/4。可见杨澜的名人访谈定位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端访谈。采访对象主要是企业界的商业精英或与经济关联的风头正劲的政治人物,而绝大多数文化人物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

本质上,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时代感很强,是大众的新宠。所以杨澜的采访风格可以概括为“聚光灯采访”。

2.陈鲁豫《挖掘访谈》陈鲁豫访谈对象从专业角度分析。主要部分是艺人,占30%。其他选项中,作家、学者、运动人士、演艺明星基本一般。此外,除了和在娱乐圈比较年轻外,其余受访者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尤其是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芝、张等一批老艺术家、作家,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所以《鲁豫有约》的采访对象是可以见证历史的群体,他们写的是充满传奇色彩和人生悲欢离合的过往情怀。但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走下历史舞台,从银幕前走到银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从这个角度来说,陈鲁豫是一种“挖采访”。通过名人访谈,利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记录和挖掘历史尘埃中的感动和故事,开启尘封已久的记忆。题目设计的比较1。《辩论赛访谈》杨澜在话题设计上注重“聚焦话题”。如果平均每期28个问题,那么聚焦的问题占15个,其次是思想类话题,平均5个。如上分析,杨澜的采访节奏感很强,提问跳跃性强,提问与时代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金融、商业、政治等专业背景。在杨澜的引导和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对话的张力,交锋频繁,观点冲突,精彩淋漓。所以从选题上,杨澜是“辩论采访”式的。同时她也善于调节现场气氛,所以人情味和故事性的话题一般占2到3。比如杨澜,通常会用一些抒情的、感性的话来结束采访。但总的来说,杨澜采用了辩论的方式来推动采访,显示了她独特的专业辩论能力。2.《故事型访谈》陈鲁豫以“故事型话题”作为话题设计的主导因素。如果平均每期25个问题,故事型问题占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10个。在采访过程中,陈鲁豫像一个安静的晚辈或朋友,认真倾听着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前辈、长辈们的过往回忆。几乎每一集,陈鲁豫的眼神都异常专注,听到情绪激动的时候,眼里都噙满泪水,一脸悲伤。她的问题舒缓而亲切,似乎只是帮助被采访者回忆过去,寻找历史。所以陈鲁豫的提问有很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情跳到爱情。此外,背景图片在陈鲁豫的“故事式采访”中被频繁使用。比如在采访常翔宇的时候,常翔宇15岁、22岁、30岁、54岁、80岁的照片,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排和播放,勾勒出常翔宇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在采访张时,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战术。所以,正如陈鲁豫在节目定位中所说,“讲述你的故事”就是采访“有故事的人”。主持风格鲁豫:邻家女人,亲和力。说话轻声,更像聊天。面试是感性的,情绪化的。随便穿,或者淑女一点。杨澜:高级知识女性的形象。说话温柔坚定,干练睿智。理性面试,职业着装。主持人鲁豫:以嘉宾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故事为主线。挖掘生活和感情的深度。简单,生活化,概括语言感受力。从生命的长短,看每个阶段的潮起潮落。杨澜:以嘉宾的成功为主线,着重展现嘉宾成功的特殊品质,探讨卓越与自我提升。问题紧凑,一个一个,总结语言理性周到。嘉宾范围:鲁豫:娱乐圈、文化圈更多明星。杨澜:国际名人和政治家。观众:鲁豫:各个年龄段的人,亲切的主持风格,傻乎乎的笑容,大家都爱。杨澜:对政治、经济有一定热爱的知识分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924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