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里除了范进中举,还有什么让人忍俊不禁的精彩情节?

《儒林外史》里除了范进中举,还有什么让人忍俊不禁的精彩情节?,第1张

很多人对中学课本《范进忠剧》印象深刻。其实他的做法同样精彩难忘。据吴在《儒林外史》中的记载,范进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当时的具体情景如下:

后面出生了一个孩子,面黄肌瘦,胡子花白,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虽然广东很暖和,但已经是12月初了,男孩还穿着亚麻布,乞讨着,冻得瑟瑟发抖。他拿着报纸,下楼去挂号。

这个男孩是金范。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童生,是指有志于科举考试但尚未入学的人,不分年龄,统称为“童生”。子女先后通过政府官员和学校行政人员的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学生,即通常的“秀才”。

通过故事中金范和考官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金范在参加考试时是伪造年龄的。他的实际年龄是54,报考时只填了30。他20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20多门都没考上。绝对可以称之为科举史上的“神考官”,一个屡败屡战,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人。

第一穷经只为科举。不知道是真的源于科举制度的巨大诱惑,还是文人的刻板,还是当时朝廷给文人提供的就业机会太少?

金范以这样一个营养不良、胡须花白、衣衫褴褛的超龄考生形象出现在考场上,成功吸引了考官的注意。

第一次,金范作为考场老手,答题自然是驾轻就熟,很早就交了卷子。考官闲着没事就翻看了一下,很失望。

第二次机会,过了很久,还是没人交卷。主考人很无聊,所以他不得不去拿金范的卷子来看。哇,还不错!

第三次机会,考官又看了范进的卷子,结果是:

这样的课文我看了一两遍也看不懂。直到三次之后我才知道这是天地间的杰作!真的是一字一珠啊!可见世界上有那么多有才华的人!考官急忙拿出笔,做了记号,填为第一处。金范终于在漫长的考试旅途中遇到了合适的人!命运是多么重要啊!

经过这次考试,金范终于从一名学生晋升为学者。这位50岁的秀才,当年参加省考,后来不幸中考。后面的故事就是课本上描述的情节。

考官的名字叫金舟,一个比金范更神奇的人物。金舟六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以至于他的学生都成了学者,被取消了教书的资格。

金舟不死心,没有资格参加乡试,就让别人带他去朝堂,开始了同样的表演。首先,我的头撞到了号码牌。醒来后我用了一个大招:哭。

一个哭了,然后哭到第二个和第三个;满地打滚,哭着哭着,哭着的人心里都难过。几个商人忍无可忍,一起出资,让他成了监生,取得了考试资格。破涕为笑的金舟,考中了状元,然后中了进士,仕途一帆风顺。后来,当他在广东读书时,他在考场上遇到了金范:一个熟悉的自己。

然后,就有了上面的故事。

欢迎留言,欢迎评论交流,欢迎关注坡后梨花。谢谢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65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