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用什么材料修建而成的

乐山大佛是用什么材料修建而成的,第1张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景区面积17.88平方公里,与乐山市隔河相望,位于凌云山中部,海拔448米,周长3.5公里,面积0.6平方公里。山上终年翠竹覆盖,三江汇聚于山脚,享有西南第一山第一水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

乐山大佛发掘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这里交汇,水流冲到凌云山脚下,势不可挡。汛期水势更猛,过往船只经常撞墙撞碎。灵云寺的著名高僧海通看到这一幕非常苦恼,于是萌生了建造大佛的想法。一是石头掉到河里减缓水势,二是用佛力止水。海通20年筹了一笔钱。这时候,一个地方官员来索贿。海通气愤地说:“你可以剜眼睛,但佛祖富贵难得!”因此,“选择你自己的眼睛,并把它们带给你”。海通死后,我们在建南和川西的使臣卫高招募工匠,继续挖掘。朝廷也给了盐麻税一封信支持,佛祖佛像终于在90年后完成。

这座佛像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中可并排站立两人,脚背宽8.5米,可坐100余人。素有“佛是山,山是佛”之称。

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乐山大佛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东西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历代都有维护。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佛像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以至于身体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进行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佛像头部进行了彻底修复。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席尔瓦博士在实地考察时,称赞“乐山大佛堪比狮身人面像、尼罗河帝王谷等世界其他石刻”。

乐山大佛,原来外面建有一个巨大的13层木亭,可能类似于自贡的荣县大佛,既能避风避日,又能供人们拜佛。早在隋唐时期,佛教就开始盛行,而乐山凌云山远离世俗,景色宜人,古刹众多。据记载,“会昌以前,各峰有庙”,这表明神化佛教徒的做法在唐武宗以前盛行。当初建造乐山大佛是为了另一个目的——避灾水。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用佛祖的力量阻挡洪水;另一方面,利用佛像的岩石来调节河水的流向和流速。乐山大佛的发掘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在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方面也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喜欢天津山月关注@天津山月记录美景风土人情,换个角度看天空。欢迎评论和留言。谢谢你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50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