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学士是几品官

古代的大学士是几品官,第1张

摘自图文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古代,“学士”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周朝,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对官名、有学问的人、学者的统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为一个专门为朝廷提供文学和技能的官衔。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

大学士”的称谓始于唐代,是官衔。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大学生的岗位往往是由一个宰相、一个历史部长、一个侍郎或者一个军务部长担任的,这个时候大学生的荣誉的象征意义要高于他的岗位的实际意义。

有修文馆学士,唐代集贤书院学士,主管文学作品。他们通常被负责博物馆和学术事务的首相称为“大学生”。宋朝沿袭唐朝的制度,授予那些资历高、威望高的人大学学位。明清两代还设立了大学士一职。

李显景隆在唐中宗统治的第二年(708),修文堂大学成立。后修文堂改名为弘文堂和赵文堂。从唐肃宗到德国的第二年(757年),蓟县大学堂成立。自李淳元在唐宪宗执政以来,它们都由宰相领导。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43),崇贤阁大学士成立,也是由宰相领导。它于唐德宗李时珍元四年(788年)被撤销。

五代以后,梁朝曾经在金殿安置了一个大学士。

宋初年沿袭唐朝的制度,宰相分为赵文厅和集贤厅,后又增设大学士关文厅和崇政厅,由卸任的前宰相担任优待。

明朝初年,宰相一度被废黜。后来由于工作量巨大,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类似于今天的大臣职位。大学士起初没有实权,主要工作是为皇帝答奏折,承办政务,等级为五等。如果兼任尚书兼侍郎,可以在一品上加官,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在明朝惠宗统治时期,朱允炆将大学学位改为学士学位,明朝皇帝朱迪恢复了这一制度。明太祖朱迪在文远阁设立内阁,并招募大学生加入内阁。仁宗朱高炽又增加了一名大学士,名为神参堂(后来重建了大礼堂)。之后这位大学士经常担任三孤的尚书一职,地位受到尊重。他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准奏章,被称为辅臣。大学士之首,即众所周知的首辅,权力最大,几乎有宰相之权却无宰相之名。。五宗朱厚照郑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迅速发展,但大学士的权威仍不能与前几任宰相相比。

明朝沿袭了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会议的限制。康熙时期,王会议事务的权力大多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南书房”的决策和参与维护。但此时的南书房并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书写或指挥其他衙门。雍正设立“军机部”,设有三至六名军机大臣,张静兼任军机大臣,俗称“小军机”,在内阁官员中选调等。),谁成了权力的中心。皇帝的诏令大多是由军事部门发布的。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受到军机大臣和内外官员高度重视的人,仍然被授予大学学位,以示尊重。

本文节选:枯萎的西风(搜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48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